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6日 · ChargePoint在北美和歐洲擁有超過112,000個充電點,是世界上最的電動汽車充電公司之一。 該公司聲稱控制了北美70%的公共二級充電市場份額。 更多評論: 美國力谷基建 3隻受惠股可即刻買

  2. 2023年5月12日 · 2023-05-12 Carlos Hie. 各大新能源車品牌陸續公佈4月銷量或出貨量見,表現甚為參差(見下表),有按年交付量大增逾5倍,也有按月跌36%。 每月銷量或交付量是投資車股最重要數據,比亞迪(1211.HK)、理想汽車(2015.HK)及吉利(0175.HK)極氪4月均有超強增幅,投資者可重點關注。 4月內地部分新能源車品牌交付量或銷量. 1.比亞迪. 比亞迪是內地新能源車龍頭公司,比亞迪公佈4月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增98.3%,達21.02萬輛,按月升1.6%;首4個月計,新能源車銷量76.23萬輛,按年增長94.3%。 值得留意是,其他車企都在公佈交付量,而比亞迪提供的卻是銷售量。

  3. 2022年5月2日 · 以下是要避免的4個最的保險投保問題。 1.投保的金額太低 購買較少的保險意味著支付較低的保費,而且對於預算緊張的人來說每月節省的費用似乎很重要。

    • 新能源車板塊投資邏輯延續到2022
    • 放眼二線電動車股 重申廣汽機會
    • 廣汽h股市場目標價

    除政策外,新能源車現時需求旺盛,各品牌百花鳴放下,主流電動車商仍能錄得每月的銷量增長。以比亞迪 (SEHK:1211)為例,DM-i平台車型供不應求,其在手訂單高達20萬台。目前DM-i平台車型的交付期已經長達4個月。每月公佈的銷量可以成為股價催化劑 (Catalyst)。 原因是電動車盈利仍未成熟,市場以市銷率 (Price to Sales Ratio) 來計算估值,而銷量正正反映銷售數字。

    今年筆者已數度提出廣汽集團 (SEHK:2238)是一個機會。但可惜股價仍巿有大進展。但於近日的廣州車展及券商報告加持下,股價略有突破。作為二線的電動車股,廣汽會於投資行業資金已投足夠的頭部公司後,水滿溢出才有戲。筆者認為此時機已到。 第一,近日有券商發出報告,與筆者之前9月份的觀點相同 ((9月16日),見文章:能做電力股翻版?廣汽集團待估值向上重估爆發 廣汽擁有傳統車及新能源車 (埃安) 部份,市場應該將新能源車部份分開計算估值,以反映電動車行業的強勢。就算傳統車部份只值5倍市盈率,亦有6港元價值; 反觀新能源車,2022年埃安能達187億人民幣收入。以3倍市銷率計算,此部份價值同樣為6港元。加總起來,目標價應能達12港元。對比市場平均目標價約9.9港元明顯高出。

    第二,於近日廣州車展,廣汽公佈新埃安LX PLUS(SUV車款)部份數據。當中續航力高達1,000公里 (CTLC基準),算是震驚市場的數值 (全球第一台破千),現時主流車款大約400-500公里續航能力。同時公司仍公佈將於2022年底前開設自家電池廠。今次電池採用了海綿硅負極電池技術及采用了“弹匣电池”封装技术,能將電池組重量減少14%及減少20%體績。另外車款亦有配備3台激光雷達,能實現L3自動駕駛。

  4. 2020年8月4日 · Tesla星期三收市後公佈第二季盈利時,我們將可更了解電動車行業的潛力。由於投資者對這個高價電動車製造商寄予厚望,讓我們期待一下究竟會在新聞上看到Tesla和其同行升還是跌。

  5. 2022年11月11日 · 近日吉利汽車(0175.HK)公布10月份銷售數據,年內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高達24.9萬輛。. 然而,今年比亞迪(1211.HK)銷售的新能源汽車達139.8萬輛,成為內地銷量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吉利要從後趕上有難度。. 但近年吉利重新發展純電動品牌。. 要 ...

  6. 2020年12月2日 · 疫情期間,消費活動受壓。 國內汽車銷量在2、3月觸底後,於近月已回復至去年年底水平。 擁有汽車人士能減少與外界接觸,無疑進一步推動汽車需求。 在10月份,乘用車銷量已錄得按年 8%增長。 問題來了,WHY 東風? 回想剛入行時東風是汽車股首領,監察著汽車銷量來買賣東風甚有賺頭。 時而世易,私人企業 吉利 (SEHK:175) 的跑出,加上被股神巴菲特加持的 比亞迪 (SEHK:1211) ,令一眾汽車股跳出了 10倍預測市盈率的上限。 但是東風卻留在估值低谷,現時估值僅僅為 2021年市盈率的4倍 。 低估值原因有三: (1) 公司包含商用車部份 (2) PSA標緻及雪鐵龍經營問題 (3) 銷量增長不及同業。 單純的低估值是陷阱,廉者恒廉。 筆者一見此推介即時心生問號,是否夠便宜就得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