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27日 · 過時過節,情人之間送禮吃飯的支出,曾經為對方購買的物件,包括名牌用品、珠寶、股票等,如果只是作為禮物,代表已經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送出,另一方已經收下,贈送者在分手後並不能向另一方追討那些已送出的禮物。 因此拍拖期間送的昂貴禮物,分手後想索回要有充分理據,即使到法庭亦要充分證明是受到欺騙,或作出饋贈時是受到脅逼、或不當影響的話,法庭可能判定項饋贈無效。 簡單而言,贈送者是可以向法庭申請頒令裁定饋贈屬於無效,要求取回禮物,但必須留有單據等證據,否則難以追討。 另外,亦要留意放在對方家中的物品,分手後不一定能取回,所以送禮及開支需要按自己的能力,貴重物品亦不應和對方共用或暫存他人家中,避免損失。 3.物業.

  2. 2024年3月9日 · 當你為了一段關係、一段情感犧牲自己的經濟獨立時,就應該想到當對方抽身而出時自己將一無所有。 而當你有了足夠的獨立儲蓄,即便在最壞的情況:家暴、走上法庭的情況下,經濟獨立都能讓你多出不少底氣。 點擊圖片放大. 共通點3:準備應急基金以及保險. 隨着年紀漸長,你會發現意外支出頻率飆升。 同學結婚的人情禮金,父母的意外疾病,或者開車莫名其妙被撞。 因此建立強大的應急基金至關重要,而健康保險以及一系列的意外保險可以為你提供財務保護,為突如其來的巨額支出兜底。 你可以預留3~4個月的生活費用作為應急基金。 不要擔心現金貶值——這筆應急基金的最大價值就是讓你安心。 點擊圖片放大. 共通點4:別再堅持保守投資. Jayamanne表示,女性更有可能進行保守的資產配置,但這樣是完全忽視了投資的力量。

  3. 2021年7月21日 · 發布時間: 2021/07/21 18:50. 最後更新: 2021/07/21 18:56. 分享:. 準備踏入婚姻生活,除了講感情,都要講錢,不過一講錢又怕傷感情,但生活就是需要金錢去維持,所以夫妻講錢也是重要的一環,例如是否需要設立共同帳戶後,干涉另一半的私人花費嗎?. 有人會 ...

  4. 2023年5月17日 · 保誠今日發佈由Economist Impact撰寫的報告,有近七成亞洲受訪者稱,對成功的定義於過往數年有所轉變,46%的亞洲受訪者表示,現在最大的願望是與家人共度更多時光家庭和健康成為幸福感的首要因素,當中68%受訪者近年對人生成功的定義有所改變。 許多受訪者 (43%)認為疫情是重新評估優先事項的關鍵因素。 即看調查主要發現: 點擊圖片放大. +2. 錢太多反而唔開心? 平均年薪有呢個數已達「幸福」 懂得使用財富健康. 家人大於財務、事業甚至個人健康. 五年前,「事業成功」可能是人們的首要願望;而現在,「與家人共度更多時光」,已超越財務、事業甚至個人健康上的願望,成為生活滿意度的決定因素。 在優先事項當中,保持情緒和心理健康的排名亦有所上升, 由五年前排名近底,上升至現時的第二位。

  5. 2022年12月2日 · 《First Love初戀》以跨世代愛情故事為主軸,講述一對年輕男女在1990年代晚期成為彼此的初戀,歷經綿延二十載,依舊刻骨銘心的戀情。 劇集一開始,女主角野口英也(滿島光飾)和男主角並木晴道(佐藤健飾)的中年和青少年時代不斷互相穿插。 劇情慢慢將兩人的現況透露,女的已離婚獨居,並育有一個讀中學的兒子;男的則是有一個論及婚嫁的女朋友。 男女主角的少年時代不時穿插出現,校園純愛故事令人心動。 (Netflix劇照) 90年代大事成彩蛋. 劇中主角們的學生時代屬90年代尾聲,諸如宇多田光出道和爆紅、電影《鐵達尼號》的熱潮、唱片機、錄影帶出租店等,都成為令人懷念的小彩蛋。 去到劇集尾段,時間來到2020年,亦加入了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整齣劇的時代感連貫又自然。

  6. 2024年3月18日 · 「給自己一些假期,就當向退休借個1年,讓自己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能夠有重新呼吸的空間。 點擊圖片放大. 別做錢奴! 捨得給自己獎勵金. 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是錢的奴隸。 所以 一定要定期獎勵自己 ,這是對自己努力儲蓄的犒勞,也是對自己長期儲蓄的激勵。 每一個階段都給自己一筆「快樂錢」隨心用。 若無意外你的儲蓄一定是連年增加那麼你對自己的獎勵也可以連年加碼但要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點擊圖片放大. 做時間的朋友︰雪球儲蓄法. 儲蓄是為了自己未來生活有所保障,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數字增長。 瞭解這點後,再來學學「雪球儲蓄法」,讓你辛苦儲下的財富增值。

  7. 2024年2月19日 · 施昇輝認為,退休生涯想要美滿幸福,要 做好三件事 、 避免一件事 ,這個屬於「第二人生」、甚至「第三人生」的晚年階段,才能成為真正的黃金歲月。 他先談到退休後切忌的一件事... 退休後必須警剔的最大陷阱︰炒股票. 施昇輝表示,他從身邊退休朋友聽到的最可怕答案並非「沒有任何興趣」,而是「最大興趣是玩股票」。 他利申稱自己雖然是略有名氣的理財作家,但不希望大家把投資理財當作退休後的生活重心。 玩股票如果有賺錢,還可以接受,但超過八成的人都是賠錢的,既傷神又傷本,何苦來哉? 施昇輝也諒解,大部份退休人士是擔心錢不夠用會投資,但他強調應該要用最簡單、安全的方法來賺錢。 他聽聞過不少晚年為了炒股而傾家蕩產,得不償失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