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文名. 宝康公园. 外文名. Po Hong Park. 地理位置. 新界将军澳宝琳. 宝康公园设有足球排球及手球场也设有缓跑径儿童游乐场及滚轴溜冰场等设施宝康公园Po Hong Park)是中国香港一个大型公园,位于新界将军澳宝琳,因邻近宝康路而得名。 公园占地4.13公顷,于1997年4月7日开放,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

    • 概览
    • 历史渊源
    • 主要活动
    • 传承保护
    • 社会影响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方传统民俗

    中秋节(大坑舞火龙),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大坑舞火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北面沿海客家村落为驱瘟祈福每年定期举行的庆贺中秋节民俗活动。活动在中秋节前后三个晚上举行。大坑的居民每年都扎做新的火龙,农历八月十四晚上在供奉观音的莲花宫内为火龙进行开光仪式。之后连续三个晚上以顺时针方向巡游大坑的所有街道。

    2011年6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秋节(大坑舞火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5。

    相传,舞火龙的习俗源自100年前大坑区的一场瘟疫。当时,居民饱受疫症台风及其他灾祸之苦,为了驱赶灾害,村民于中秋节期间以珍珠草织成长龙,在龙身上插满线香,一边烧鞭炮,一边舞火龙三天三夜后,灾祸绝迹。自此,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香港的一个传统习俗。

    活动内容

    活动在中秋节前后三个晚上举行。大坑的居民每年都扎做新的火龙,农历八月十四晚上在供奉观音的莲花宫内为火龙进行开光仪式。之后连续三个晚上以顺时针方向巡游大坑的所有街道。八月十六晚上举行“游大运”仪式,火龙沿逆时针方向巡游社区一周,火龙在莲花宫点睛开光,穿梭于大坑区内的浣纱街、安庶庇街、新村街和铜锣湾道。村民们舞动着插满龙香的巨型龙珠,引领一条长约67米的龙身在大街小巷内飞舞翻腾,更有壮汉跟随火龙敲打龙鼓,平日安静的街道变得火光闪耀热闹非凡。除龙头龙尾外,龙身分为32节,由珍珠草扎成,插满长寿香,由300多人轮流舞动。火龙表演结束,居民会将火龙身上的龙香分派给围观者,据说拿到龙香的人将会好运临头。 然后舞到海边,将之投入海中,称为“龙归天”。

    火龙结构

    1、健儿,共约300人,由现在或曾经的大坑居民组成。 2、龙身,全长63米,共31节,制作时以粗麻绳为龙骨,再用珍珠草扎成龙身。 3、龙头,由藤枝弯曲为骨架,以珍珠草包扎而成,扎满香后重70公斤,一双炯炯有神的龙眼是两支手电筒,龙牙与舌头由钢片制成。 4、龙珠,插满香的柚子,共有两颗,由健儿提着引领火龙前进,边走边转动之下犹如大明珠。

    传承价值

    大坑舞火龙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承人物

    陈德辉,男,汉族,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序号:04-1957,申报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大坑坊众福利会获得“中秋节(大坑舞火龙)”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重要活动

    2013年9月18日晚,香港中秋节“舞火龙”在港岛大坑进行,吸引大批市民及外国游客观看。中秋夜更会延伸至维园彩灯会表演。

  2.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展开 10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 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19] [30] [33]其起源于上古时代, 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6]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 祭月 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3. 起源一. 古代的人民以务农为主,农事和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一年中的秋季,农历八月中旬,又是丰收的黄金季节。 “秋”字原本就有“禾谷熟”的意思。 人民辛辛苦苦,终于等到收获,于是家家户户都设酒备菜,祈求农耕顺利,以及为了答谢神祇的护佑,而举行了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古代称为“秋报”。 这就是拜月习俗的开始。 起源二. 由周天子每年秋分祭月的习惯中继承下来的。 古人早已察觉到“月到中秋分外圆”的自然变化,所以很早在中秋前后已有“祭月”和“拜月”的活动。 《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已朝,夕月以夕。 ”“夕月”即是拜月的意思。 全句意思为周天子在春分之日祭太阳,秋分之日祭月,祭太阳的时分在清晨,而祭月的时分是在傍晚(夕月以夕)。

  4. 1 习俗简介. 2 地方习俗. 习俗简介. 播报. 编辑. 走月,是中秋节习俗之一。 中秋节 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夜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湖上,谈笑风生。 在赏月的同时,健身强体。 [1] 地方习俗. 播报. 编辑.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

  5. 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谓中秋就是指秋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农民为了庆祝农作物丰收及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就将这一天作为乡间最重要的节日。 而在我国古代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更是数不胜数,著名的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饼起义等,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神秘传说使得中秋节的节日氛围更加浓厚,除此之外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多,例如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玩花灯等等。 作为传统文人墨客推崇备至的节日,因中秋节而产生的文学作品大多寄托了传统美学的一些文化意象,借由本文我们可以从团圆之美、赏月之美以及饕餮美食等几个方面去论述中秋节与传统美学的奇妙关系。 一、“天涯共此时”的团圆共生. “团圆”是春节和中秋节共有的一个主题,但是两者之间的侧重韵味稍有不同。

  6. 中文名. 赏月. 外文名. Admire the full moon. 定 义. 中秋节的重要习俗. 发生时间. 农历8月15日. 目录. 1 风俗简介. 传统习俗. 风俗来历. 2 发展历史. 先秦. 两汉. 两晋. 唐朝. 宋朝. 明清. 3 其它相关. 赏月佳对. 由来传说. 风俗简介. 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