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8日 · 根據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制的肇責分攤處理原則」,追撞共有以下11種車禍情況: 第1種. A車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追撞B車,A車負100%肇責。 A車未注意車前狀況碰撞B車,A車負100%肇責。 第2種. A車變換車道未注意安全距離追撞B車,A車負100%肇責。 第3種. A車變換車道未注意安全距離遭B車追撞,A車負100%肇責;倘B車超速,則A車分攤肇責70%,B車分攤肇責30%。 第4種. A車路邊起駛未讓行進中B車先行,A車負100%肇責;倘B車超速,則A車分攤肇責70%,B車分攤肇責30%。 第5種. B車任意跨越分道線行駛遭A車追撞,則A車分攤肇責70%,B車分攤肇責30%。 第6種.

  2. 2019年12月3日 · shutterstock. 2019-12-03 14:32. +A -A. 加入收藏. 更新時間: 2021/02/24 11:00. 編按: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2月23日在洛杉磯因為陡峭的下坡路段高速行駛隨後失控撞上路邊路樹車頭全毀所幸安全氣囊及安全帶及時發揮緩衝功能與防護措施老虎伍茲多處骨折但未危及性命不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萬一不幸發生車禍時,當下該怎麼辦呢? 雖然車禍的發生率,不像是吃燒餅不掉芝麻,那麼誇張! 但,發生時,到底該怎麼辦? 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車禍時,應該最要注意的三件事: 救救叫(請用台語發音,有點像是鳥叫聲)。 救命、救證據、叫警察. 1.救命: 發生車禍後,如果沒有意識,當然只能期待有善心人士幫忙照料。

  3. 2023年10月22日 · 2023-10-22 10:41. +A -A. 加入收藏. 國道3號雲林斗六南向路段週六 (10/21)發生嚴重車禍新竹耀群科技公司舉辦家庭日活動因此包遊覽車到劍湖山遊玩怎料與自小客車碰撞造成4死18傷事故上其餘乘客驚恐表示司機在國道上「一直超車、甩尾」,而司機也坦承自己車速確實有比較快,「因為他們有說趕時間。 交通部公路局指出,該事故遊覽車2020年到今年,共有6件違規停車;陳姓遊覽車駕駛從2015年到去年共有9件超速、1件違規停車。 台北市區監理所也將到遊覽車公司健全通運全面查核。 新竹耀群科技公司舉辦旅遊活動,一共包了5輛遊覽車,其中3輛遊覽車從北部南下、2輛遊覽車從南部北上,要在劍湖山集合。

  4. 2021年1月27日 · 2021-01-27 12:54. +A -A. 加入收藏. 小明被大雄撞傷已經大半個月了,雙方為了肇事責任鑑定費爭執不休,最後還是由小明的父親出錢申請,報告結果攤開,認為大雄開車駛出停車場的速度過快,且未於出口減速確認來車便貿然切進馬路,責任歸屬於大雄這方。 大雄雖想辯稱小明雖保持在速限之內,但騎車速度也很快,加上路面坑坑疤疤、參差不齊,無法有效剎車,才是造成車禍的主因。 無奈市政府不久前已將路面鋪平,如今死無對證,大雄一氣之下當場拂袖而去。 臨行更撂下狠話:「你們說怎樣賠就怎樣賠啦,反正少爺我家大業大,自己打電話來把賠償數字說清楚! 」小明心想,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零用錢,怪不得有人專靠製造假車禍維生哪!

  5. 2023年7月11日 · 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發言人李威爾表示交通部新法立意良善卻不食人間煙火」,駕駛未禮讓行人被罰6000元行人闖紅燈釀禍卻只要罰500元不符比例原則」。且行人違規導致出車禍汽機車行人雙方都得開罰且有肇責讓駕駛人相當不滿

  6. 2024年4月29日 · 週一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逐條審查行政院版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針對最高罰鍰1200元以下輕微交通違規案件保留了騎機車未戴安全帽在身心障礙車位違規停車不依順行方向停車以及在人行道行人穿越道違規停車等項目開放民眾檢舉。 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本次修法是在道安跟民怨間取得平衡點,尤其攸關安全的行人穿越道違規臨停,以及佔用身心障礙停車格等,仍保留開放民眾檢舉。 據 中時 報導,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司長林福山說明, 逆向停車代表停車前有段逆向行駛違規,因此維持開放檢舉;而人行道及行穿線臨停、人行道及行穿線停車不包含騎樓,原因是城鄉環境不同,在鄉下地方停車環境還未完備前,先不開放檢舉。

  7. 2016年10月13日 · 台灣高速公路的隱形危機. 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我國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中違反速限30.9%)、違規停車27.4%及不依規定行車遵守號誌列10.4%),前三位合占68.7%。 小美已經有 20 年開車經驗最讓她頭痛的就是高速公路明明前方交通順暢卻礙於速限不能開快遇到前面堵車車速又低於低速標示加上臺灣高速公路車速標誌發生不同路段更換車速標示為 90公里或 100 公里不僅如此,從士林交流道彎道匝口,被大樹遮住了限速標示牌,從高速公路下來的大轉彎處,車速 80 公里減速到 50 公里,其實並不安全,尤其急減速、急煞車及轉向都是容易造成後方追撞的原因。 日本產官攜手. 打造綠色、安全、智慧型道路. (1)透過國際上的創新案例剖析解決上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