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峴港旅遊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睇睇經驗證嘅顧客評價,book酒店前作精明抉擇!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先訂後付

      Agoda.com最低價格保證

      火速預訂,免費取消!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9日 · 越南國家水文氣象預報中心顯示,首都河內今日(9日)氣溫介乎23 至28 ,中部峴港和南部胡志明市氣溫介乎26 至31 。 另外,多個中南部城市紫外線(UV)指數達高至極高風險水平。

  2. 2024年5月12日 · 【明報專訊】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昨公布,再開放多8個城市可「自由行」訪港,累計擴至59個城市,涵蓋內地所有省會,本月27日起生效。特首李家超昨表示,新增8市皆為省會城市,「人口多、經濟增長大」,冀可進一步提振香港旅遊、零售等業界。

  3. 2024年5月7日 · 【明報文章】上周終於迎來了五一黃金周,也是政府在預算案後推出的多項振興旅遊業措施初受現實考驗的時候。 可能由於農曆新年及復活節假期外遊和北上人士遠超預期,訪港旅客數字卻欠佳,令當局在黃金周來個先聲奪人,先行報告入境人數,實行以入境人數「對冲」北上港人數字。 另一方面,眼見5月1日下午天氣略為好轉,旅發局匆匆決定維港海上煙火表演如期舉行,可見當局對旅客數字與口碑相當緊張,生怕影響旅客來港意欲。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4. 2024年4月18日 · 【明報專訊】北上消費熱潮持續升溫,周末暢遊內地城市已成為不少港人日常生活的一環,跨境活動的保障需求卻往往被忽視。 出遊意外難料,倘若預期未來一年將頻繁跨境消費娛樂,購買不限出遊次數的全年大灣區旅遊保障或更划算,選擇時應留意醫療保障是否足夠,並在醫療保障及保費之間取得平衡。

  5. 2024年5月22日 · 好客之道要重振. 根據政府數字,今年首4個月訪港旅客總數達到1462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除了內地客外,外國旅客也有不俗增幅,單計4月,美加和印尼的旅客皆錄得超過八成增幅。 政府推動盛事經濟,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天表示,下半年將有上百項盛事舉行,全年合計盛事超過210項,相當於每兩天就有一項盛事,預計全年盛事可吸引約170萬名旅客參與,為香港帶來約72億元消費額。 李家超透露,政府會繼續向中央爭取更多惠港政策,尤其是提高訪港內地旅客的免稅額,期待盛事經濟與中央挺港措施可帶來協同效應。 回顧今年上半年的盛事,除了「美斯事件」負評洶湧,其餘多項盛事反應都算良好,「藝術三月」多項新活動,諸如ComplexCon、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等,參與人數都超出原先預期。

  6. 2023年1月1日 · 港人一向喜歡旅遊,可是過去近3年在新冠疫情下難以外遊。踏入2023年,很多港人經歷疫情後重新出發,到不同地方旅遊。明報電子平台組較早時訪問數十名市民,了解哪裏是港人最想去的旅遊地點。

  7. 2023年6月21日 ·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表示,預計活動可吸引約150萬遊客訪。 新聞稿發放後,網上大多評論着眼於港府吸引遊客的方法及香港近年的吸引力。 這兩點雖則直接關係到活動的預期收益,但整個計劃背後希望利用重振旅遊業帶動本地經濟增長的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邏輯,似乎更值得商榷。 到底「你好,香港! 」是否另一個「大白象」? 下文將利用筆者最近針對鄰近的新加坡的研究,一探究竟。 旅遊業與經濟發展的因果關係. 旅遊業可透過不同途徑對經濟帶來正面影響,除了可以增加外匯、貢獻本地生產總值、加強本地商店競爭力,為市民帶來的直接正面影響固然是相關工作崗位的提升。 觀光旅遊所帶來的影響之外,如港府新聞稿提及,當局當然亦希望吸引更多商務旅客、引來更多海外投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