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2日 · 2022-04-22 Moneyclub Staff. 復活節長假剛過香港又剛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兼且大家手上又有消費券很容易出現報復式消費在盡興過後假如出現以下幾個債務問題跡象應重視定好計劃及早解決。 1. 避免不看郵件. 如果你害怕走到郵箱或打開你的電子郵件,害怕會有另一張賬單盯上你,那麼債務可能是原因。 如果你因為知道支付起來有困難而讓賬單堆積在枱上,那麼問題可能是債務過多。 2. 接聽催收電話或訊息. 一旦你開始收到債權人或收債人的電話、信件、電子郵件或短信,你就可以確定自己陷得太深了。 3. 被拒絕使用信用卡或貸款. 如果你的貸款或信用卡申請被拒絕了,而原因是信貸紀錄不夠分或已太差,這意味著你的財務狀況不佳。 4. 對自己消費方式說謊.

  2. 2023年4月22日 · 港股於復活節後又重拾早前淡市局面本周更是出現了日成交千億港元以下的情況。 這種淡市, 我留意到幾個特徵,可以作為部署參考: 指數ETF居大市成交榜頭: 港股頭20大成交是每日操作必然緊盯的項目; 每當指數ETF 在頭5位出現,市場必然是不活躍,無股炒狀態. 北水運用額度: 現時北水總交己佔大市約三份一或四份一; 現時港股處於「換莊」階段,北水是大市重要指標。 若少於四份一,表現出港股不活躍. 大市沽空比率: 從3月中開始轉向,佔大市成交20%以內. 港匯: 「觸及弱方保證」新聞亦反映資金流出,港股淡靜訊號. 淡市有淡市玩法. 近月來看港股可以分成兩批股份: 中字頭及成長股。 中字頭的特色是高息、經營穩定。 每每股息率都達7厘以上,加上營運無甚風險。

    • 亞洲金融風暴簡史
    • 馬來西亞如何另闢蹊徑
    • 教訓一:不要被愚弄
    • 教訓二:不要跟風

    我們或許有需要為年輕的萬里富讀者講一下1997年時發生了甚麼事。亞洲金融風暴是由外資流出所引發的一場銀行及貨幣危機。起初,外國投資者(例如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和一些世界知名的對沖基金)開始將資金撤出東亞。後來,當地基金聞到風聲,在驚慌失措之下亦拋售了他們的東亞資產和貨幣。這場危機始於1997年7月泰國,隨後蔓延至印尼、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香港,以及許多東亞國家(受影響程度較輕)。重災國家的貨幣在一年內貶值了30至80%,最終更被迫放棄與美元掛鈎的匯率制度。 與許多金融危機一樣,亞洲金融風暴亦是始於金融業,然後迅速擴散到整個經濟體系,對一眾東亞經濟體造成了遺害多年的破壞。經濟史學家到今日依然在爭論當時資本外流的根本原因,潛在的罪魁禍首包括不可持續的外債、過度貿易和財政赤字。 正如電影所述,韓國...

    電影還如實講述了許多受災國家在接受現實後,下一步就是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貸款。當時的專家認為,貨幣貶值是因為資金流出的速度較流入的速度快。因此,為了增加資金流入、重振投資者的信心,不少國家都向IMF申請貸款。 與此同時,IMF一直以來都提倡開放經濟,當時的全球情緒亦支持這個主張。為了給受災國家的金融和經濟體系帶來持久穩定,IMF提出以一連串的改革作為貸款條件,當中值得一提的包括開放資本帳戶和允許外國企業自由進入。 然而,有一個國家踏上挑戰這個主流做法的道路──馬來西亞透過實施資本管制和匯率管制,設法遏制資金外流。該項政策極之大膽,它不但遭到IMF的譴責,還幾乎受到世界上所有經濟學家的非議。 電影還講述了一個陰謀論,那就是美國操縱IMF,利用這場危機令韓國等國家對美國開放市場。儘管...

    雖然我們常常鼓勵大家發揮「愚人」精神,但投資者絕對不應該被媒體的噪音所愚弄。在電影中,一位前銀行家(由劉亞仁飾演)認為那場危機是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即使韓國政府多次通過媒體宣佈一切已在掌握之中,他仍能堅持實行自己的分析,沽空韓元和股票。 在現實中,投資者同樣要懂得分辨事實和噪音,歸納出自己對某個情況的分析。切勿道聽塗說,務必做足功課、認真審視現實情況,然後做出您自己的決定。

    正如馬來西亞採取了非比尋常的政策措施,卻成為第一個遏制住危機的國家一樣,正確的投資決策有時候並非最主流或最討人喜歡的一個。在電影中,韓國央行行長(由金惠秀飾演)反對採用IMF的救助計劃,並提出了與馬來西亞類近的措施,但韓國政府貫徹政府的作風,一意孤行要採用更討人喜歡、更主流、在政治上更安全的IMF計劃。在現實中,投資者並不需要像韓國政府般為了降低政治風險而堅持行大眾路線,因此他們應選擇最有效的方法。 記住,只有持有與別不同的觀點,才有可能跑贏大市。要獲得真正的成功,則無論是在危機中還是在日常投資中,都必須準備好踏上一條較少人採納的道路。 ******************************************************************************...

  3. 2022年4月21日 · 2022-04-21 聶振邦. 復活節假期後港股表現欠佳周二和周三 (4月19和20日) 分別下跌490和83點兩日共累跌近600點。. 留意這兩天收報21,027和20,944點,為3月17日以來新低收市位,即超過一個月的低水平。. 而失守21,000點收市亦意味著跌出了期內21,000至22,000點的 ...

  4. 2019年8月28日 · 股息率及派息比率. 2018年,香港電訊的每股股息 (DPS)約為0.66港元,按現價計,股息率約為5.1%。. 同年,中移動每股派息3.217港元,股息率亦約為5.1%。. 雖然兩者目前的股息率大致相同,但中移動的派息比率較香港電訊信為高。. 2018年,中移動所派的股息不到盈利 ...

  5. 2019年5月22日 · 19世紀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激發起一股強大發明的浪潮? 圖片來自MATT RIDLEY的著作《理性樂觀派》(THE RATIONAL OPTIMIST) 投資者William Bernstein在其著作 《繁榮的背後》(The Birth of Plenty) 寫到,只要環境能提供以下四個條件,那人類便會較容易取得進步: 財產權的保障。 歷史上大多數時間都不存在這個條件。 Bernstein指,發明家沒有創造財富的動機,因為財富會被「封建貴族、國家、教會或普通罪犯」奪取。 這情況在1700年代隨著個人法的實施而改變,並隨著民主的蔓延而延續到20世紀。 理性的科學態度。 在大家接納科學的原理前,世界充滿著迷信和猜測,這兩者都無法促進進步,而且一旦出現進步,就會惹起反感。

  6. 2019年1月1日 ·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從市場購回已發行在外的股票。 股票回購後,會將股票註銷,或作為「 庫藏股 」 (如滙豐早前回購)。 庫藏股不分配股利及投票權,日後可用於發行可轉換債券、僱員福利計劃等。 回購屬財務操作,故不會改善經營。 但回購資金佔流通市值比例高,可提振股價。 流通股減少,長綫提高每股盈利。 回購未必對散戶有利,如: 1) 用公司資金,幫特定人士出貨; 2) 買入街外股票,提高大股東持股; 3) 拉高股價,阻收購; 故分辨回購好壞要看背後意圖。 港交所每日會出回購報告 (bit.ly/2N0ZZJx),可找到有回購公司,但有時會遲。 緊貼跟進可看公告的翌日披露報表。 通常大股回購多屬正路,但要睇回購力度,即會用幾多錢做回購。 金額太少幫助未必大,而回購多在股價上升途中收效最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