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有個寶。.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鄒興華如此形容的香港古琴藝術 (斲琴技藝)傳承人蔡昌壽,5月16日名列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古人稱造為斲 (音啄),有3000年歷史的古琴被譽為中國撥弦樂器花魁,古有伯牙子期覓 ...

  2. 《素心琴韻曲藝情》近日在香港大學舉行新書發布會,該書記述粵樂大師梁以忠及粵曲表演藝術家梁素琴的藝術成就,深入淺出剖析粵曲唱腔的精妙。 著名演員汪明荃在本書序言中寫道,梁氏父女在本地粵樂史的貢獻舉足輕重,我和琴姐的情誼早已跨越師徒之情,她是我最敬重和珍愛的長輩。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粵樂界大師創立「解心腔」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致力於中學推廣粵劇文化,由吳鳳平博士的研究團隊推行「梁以忠、梁素琴唱腔藝術出版計劃」,編纂出版《素心琴韻曲藝情》,本書以文字分析梁以忠、梁素琴粵曲唱腔藝術的心法和技巧,再附以示範唱段與曲目,讓這門珍貴的藝術得以保存和傳承。 《素心琴韻曲藝情》既是粵劇曲藝的珍貴文獻,亦是粵劇教育參考價值的教學材料和讀物。

  3. 2015年11月26日 · 「坪水相逢」這條遊覽路線是行山界老前輩起的,確實巧妙,將人文歷史豐富的昂坪及有香港天空之鏡景色的水口,透過貝納祺徑串連起來,整段行程並不艱辛,沒有陡峭山路,適宜一家大細周遊。 現在一般人到昂坪,多是遊覽寶蓮禪寺及天壇大佛,以及到昂坪市集逛逛。 但英國人貝納祺(Brook Antony Bernacchi,1922-1996)歷年心血建成的昂坪茶園,卻較少人流連。 貝納祺可說是香港故人,皆因他23歲之年抵港後,即決定以香港為家。 之後成為禦用大律師,曾出任大律師公會主席,又曾當選為市政局議員。 昂坪茶園長年霧氣繚繞. 貝納祺愛香港,更對大嶼山情有獨鍾,在那裏做了很多建設,為大嶼山居民鋪水管、與寶蓮寺僧侶合辦慈幼學校等,若說賀理士嘉道理是新界農民的恩人,那麼貝納祺則是大嶼山無人不識的善心人。

  4. 2023年8月30日 · 這兩種優勢共同打造了營口今日的巨大繁榮。 說營口是中國音樂文化的一線城市絕非溢美之詞。 營口素有「都」、「樂器之城」的稱諧,與北京,上海,廣州同為我國四大樂器生產製造基地。 中國的三個國家級樂器質量監督檢測站分別設立在上海、廣州和營口。 中國最大的三角鋼琴的生產基地,不在北上廣深,不在其他的任何地方,就在營口。 營口出產的鋼琴、提琴、手風琴、口琴、轉調箏、貝斯、笛子等樂器享譽海內外。 正是悠揚的音樂,將營口的城市天際線推向了整個世界。 營口是一座生產樂器同時又盛產音樂的城市,這二者的彌合使營口這座百里港城顯得更加嬌俏迷人、風情萬種。 這是一座充滿音樂文化底蘊的城市。 在百年前的梨園行中,就有「營口碼頭戲難唱」,「只有在營口唱紅,才能唱遍關東」的說法。

  5. 2015-12-28. 来源:香港商報. 由高誦芬、徐家禎所著,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山居雜憶》,記錄了以江南為中心、從清朝末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改革開放開始這一百年的社會變革史。 1994年1月,高誦芬夫婦遠離車馬喧囂的上海定居澳洲,開啟了種豆、煮菜、讀書的生活。 這位出生於1918年的大家閨秀,出身世家,囿於傳統觀念沒有外出求學,而是在家中聘請私塾,從五六歲唸書、學畫,一直到十八歲出嫁徐家終止。 晚年的高誦芬閒暇時讀書看報,周作人、楊絳、豐子愷等人的回憶錄讓其有了共鳴,高誦芬於是寫了《山居雜憶》。 這既是對過往人物的眷戀也是對過去時代的緬懷。 兒子在整理母親的文章時,不禁慨嘆,自己幾十年來追求的平淡、自然的風格而未能達到的境地,在母親文章中卻無形中達到了。

  6. 2016年11月17日 · 十年一度 舉行4日4夜 屯門鄉忠義堂打醮 冀村落相扶持. 【香港商報訊】記者鄭玉君報道: 「神靈庇蔭,合境安寧」,此為村落舉行醮會所祈求,然而到了今時,醮會之義更為深遠,屯門鄉忠義堂今日起 (17日)舉行4日4夜的丙申年太平清醮,建醮委員會主席陶錫源 ...

  7. 2021年8月13日 · 近百年來,哈爾濱輩出音樂藝術人才,邁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頂級音樂殿堂,詮釋着這座藝術城市的獨有氣質,也述着這座城市深厚藝術的絢麗篇章。 今年恰逢第35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