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0日 · 專輯. 發布時間: 2023/08/10 18:00. 最後更新: 2023/08/10 18:14. 分享: 特區政府2022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從「提量、提速、提效、提質」造地建屋,以構建更宜居的香港。 房屋局亦研究制定「幸福設計」指引,以提升市民幸福感,讓普羅大眾可以安居樂業。 幸福香港的一磚一瓦,有賴社會各界共同打造。 而建築業作為重要的持份者,應從行業出發,推動「幸福建造」。 何為「幸福建造」 ? 不外乎三個層面。 其一, 建造幸福的城市 ;視社會發展所需為己任,用心建造民生工程,推動香港成為更加宜居、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其二, 打造幸福的社區 ;融入社區、服務大眾,打造友好、溫暖的社區環境;其三, 共築幸福的未來 ;促進產業發展,著力人才培育,促進城市生生不息的發展、讓未來可期。

  2. 2018年3月14日 · 退而求其次,考慮面積較小、位置較遠的屋苑,如果樓價在600萬以下,仍可透過按保,以2成首期入市。 期待日後樓價升值,售出物業換樓 考慮有提供高成數按揭安排的一手盤

  3. 2021年9月16日 · 退休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9/16 11:10. 分享: 第三桶金:平穩收益組合. 處理好保險保障及應急資金後,Ellen便開始與凌氏夫婦商討如何運用現有資產,儲蓄及每月盈餘來為未來需要而創造更多財富。 凌氏夫婦計劃讓兩位女兒到海外升學,但未有確定時間表。 以到海外升讀大學為例,大女兒距離升學時間還有15年,而小女兒還有18年,所以可以充分運用複息效應,利用時間為財富增值。 因兩名孩子還年幼,目前在生活及教育上的支出比較少,所以凌氏夫婦想趁未來5至10年為他們的大學教育基金供款,假設未來每位女兒大學使費為200萬元。 至於退休計劃方面,凌氏夫婦預算最快都在60歲才考慮退休,凌先生距離60歲還有14年,而凌太太還有19年,他們估計到時能維持現時生活質素已可接受。

  4. 2020年2月19日 · 最後更新: 2020/02/19 13:56. 分享:. 【退休規劃】臨退休想買樓安居 應如何配置資產?. 「退休」或「退憂」?. 視乎有沒有良好規劃,以及家人的支持。. 將於3年後退休的讀者Maggie,今次與丈夫、女兒一起來,向Alvin請教退休規劃,其中一個重點是如何 ...

  5. 2020年5月27日 · 謝紹榮認為,香港是一個很適合投資房地產的市場,比較股票、基金等投資產品,只有房地產是最理想的核心資產,具有可出租、自住及投資的條件。 他以一位朋友作例子: 他於90年代因工作搬到上海定居而置業,後來回到香港再次買樓。 他並非為了炒賣,而是生活實質需要才買入,選的也只是500多呎普通樓而非豪宅,最後也因為這樣而達到財務自由。 香港樓價高企、生活成本高,近年不少退休人士也萌生在海外置業養老的念頭,謝紹榮也不諱言正在觀察中,書中亦有一篇介紹海外置業。 他說: 我很喜歡泰國清邁,也正在想在當地買樓。 不過留意旅遊與移居是兩回事,要先了解當地生活文化,思考自己是否適應才決定。 而且隔山買樓亦有滙率、法規、稅制等多重風險,還要研究物業管理、二手及租賃市場、土地開發及建築成本等。

  6. 2024年1月17日 · 1、應將儲蓄用來償還按揭還是繼續做定期? 2、現時市場上有零首期置業計劃,應否將儲蓄作為首期買另一個單位收租,但又擔心樓價持續下跌; 3、應否買車位投資及收租? 4、現在的自住單位是居屋,之前一直住私人樓宇,應否賣出居屋,買回私人物業保值? 5、應該繼續用P按還是H按供樓? 6、保險保障範圍不高,希望加大保障,自願醫保及儲蓄保險是否值得投資? 7、不想承受太高風險,除了定期存款外,還有什麼合適的投資? 儲200萬欠280萬 糾結賣樓或還清按揭入新樓. 相信Noelle還有更多理財問題需要處理,我擔心她可能只專注個別問題而忽略了其他同樣重要的事項,所以開始時我便問他有否想過未來的計劃。 Noelle便開始講述這幾年發生的事情。

  7. 2023年10月24日 · 本港樓市吹淡風,整體甲級寫字樓市場空置率處於歷史高位;二手樓價較 2021 年高位下跌 18%,大行持續下調今明兩年樓價預測。 市場觀望明日 (10月25日)公布的《施政報告》會否減辣,以及對樓市前景的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