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ㄘ ( )是 注音符號 中的 聲母 之一,字形取自「七」的古字「 𠀁 」,發音則取 老國音 「七」字的聲母(注音符號發明之時的老國音尚分 尖團音 ,「七」的聲母尚為「ㄘ」而非今之「ㄑ」)。. 「ㄘ」的發音為 送氣清齒齦塞擦音 / t͡sʰ /,原本聲母不可單獨 ...

  2. ( 漢語拼音 :dá [1] [2] /tà [3] ; 注音符號 :ㄊㄚˋ [1] /ㄉㄚˊ [3] ; 粵拼 :daap6 [4] )字是現時 Big5碼 編碼當中 筆劃 最多的一個字,筆劃達48劃。. 這個字亦是 中華民國 一般 字典 中筆劃最多的一個字。. 除此,該字也是全世界所有常用語言中,極為 ...

    • 相關變體
    • 參考資料
    • 註記與參考連結

    在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裏,「ㄕ」的濁音濁捲舌擦音/ʐ/有專用符號「」,《注音符號總表》說明,若兩者要區分時,「」號用在吐氣較重的音(即專指/ʐ/),「ㄖ」母用在吐氣較輕的音(即專指/ɻ/)。同時,濁顎齦擦音/ʒ/也專用符號「」。並見ㄕ條目。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中國文字改革硏究委員會祕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2000年8月。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注音符號手冊》,臺北:教育部,2000年11月。
    ^ 1.0 1.1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 3.0 3.1 周美香:〈從對比語音觀試論閩南語與國語聲母的差異及其教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刊《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016年,第30(1)期,頁52。
    ^ Yang, James. Phonetic Evidence for the Nasal Coda Shift in Mandarin. Taiw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10, 8 (1): 52. doi:10.6519/TJL.2010.8(1).2.
  3. ㄜ ( )是 注音符號 中的 韻母 元音 之一。. 當初1915年公佈注音字母時,並沒有「ㄜ」這符號,而當時「 ㄛ 」的發音與今日的「ㄜ」相同。. 1920年,基於 官話 讀音的轉變,增加了新符號「ㄮ」( ),字形是在「ㄛ」上方加一點。. 後來這一點與「ㄛ」下半部 ...

  4. 蛞 kuò 蝓 yú (英文slug,学名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又稱 水蜒蚰 , 中国 南方某些地区称 蜒 yán 蚰 yóu ,俗稱 鼻涕蟲 或 無殼蝸牛 ,是一種 軟體動物 ,与部分 蝸牛 组成 有肺目 , 雌雄同體 ,外表看起來像無殼蝸牛 [1] ,體表溼潤有黏液,對 農作物 有害,但對人體無害。 食用價值 [ 编辑] 蛞蝓雖然可以食用,且味道和蝸牛無異,但因為外形對某些人會造成心理上的噁心,因此幾乎很少能見到人類去食用這類軟體動物;蛞蝓本身無毒無害,但牠為 血線蟲 的中間宿主,人類食用未100%煮熟的蛞蝓會被感染。 寄生蟲病 [ 编辑] 蛞蝓是 萬年青 屬 植物 的 花粉 傳授者,故在 萬年青 上常可見蛞蝓出沒。

  5. 臺灣正體. 工具. 本條目以表列形式比較一些主要的 粵語拼音或讀音標注方案 具體標音內容。 符合國際音標者用底色顯示。 ※此條目的收錄標準是記錄現有資料的粵語拼音或讀音標注方案請勿按個人意願修改如發現下表內容與已發表資料不符請協助更正。 聲母 [ 編輯] 例字只取其聲母。 「將」與「張」、「鏘」與「昌」、「私」與「是」的聲母,二百年前的粵語分為「章知組」和「莊精組」 [2] 。 今天很大部分粵語地區已合流 [3] ,作爲同一 音位 的 自由變異 [4] 。 仍有個別 粵方言片 或某些口音中保留區別。 爲方便表列,表中「將、鏘、私」記作 清齒齦音 與 清顎齦音 的 自由變異 ,「張、昌、是」記作 清齦顎音 ,但具體音值須視乎該方言片實際發音而定。

  6. 序言. 聲母. 韻母. 聲調.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粵語拼音對照表. 不转换. 工具. 本條目以表列形式比較一些主要的 粵語拼音或讀音標注方案 具體標音內容。 符合國際音標者用底色顯示。 ※此條目的收錄標準是記錄現有資料的粵語拼音或讀音標注方案請勿按個人意願修改如發現下表內容與已發表資料不符請協助更正。 聲母 [ 编辑] 例字只取其聲母。 「將」與「張」、「鏘」與「昌」、「私」與「是」的聲母,二百年前的粵語分為「章知組」和「莊精組」 [2] 。 今天很大部分粵語地區已合流 [3] ,作爲同一 音位 的 自由變異 [4] 。 仍有個別 粵方言片 或某些口音中保留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