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2. 2019年10月1日 · 2019 年 10 月 1 日. 0. 112277. 推廣玻璃工藝關懷地方文化和綠色公益的林肇睢董事長擁有和保險一樣的大愛精神堅持做對的事即便花費許多金錢和精力仍甘之如飴。 對於保險,就和對待工作一樣,先做好準備,以面對未知的風險。 對林肇睢董事長來說臺灣是他的故鄉玻璃則是一生發展的事業用一生的志業推動臺灣讓家鄉成為更好的地方這讓他感到責無旁貸。 從鹿港出發,在地經營四十幾年玻璃工廠的同時,也推展地方文化,關懷環境,根留臺灣。 定位價值,根留臺灣. 大學畢業當兵退伍回來,20多歲的林肇睢開始接手家中的台明將玻璃公司,而有機會到世界各國去做產業行銷。 過程中他發現不論是先進國、開發中國家、未開發國家都有傳統產業。

  3. 2020年7月1日 · 2020 年 7 月 1 日. 0. 1636.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周出版發行人、 保險行銷集團集團發行人暨總編輯。 追根究柢是一種思考方法,也是一種工作方式,用來尋找事實真相,也用來探索工作的奧祕,更是每一個人探索人生的方式。 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其發生的近因與遠因,如果不追根究柢,就無法知道事實的真相。 做每一件事,也都可以有不同層次的結果,如果不追根究柢,不可能知道極致的成果會是什麼樣貌。 追根究柢可以說是人生萬用的工作方法。 數十年前,我剛入新聞界不久,有一次台塑集團的創辦人王永慶請記者們吃飯,酒酣耳熱之際,我隨口問了一句話:「為什麼能把台塑經營得這麼好呢? 「台塑經營就只有4個字:追根究柢。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追根究柢之道,完全無法理解王永慶的意思!

  4. 2020年12月1日 · 1.我對自己或團隊目前的業績表現滿意嗎? 哪幾項指標做得不錯? 哪幾項需要馬上改進? 讓我感慨的是,在我對眾多從業人員進行測試後,發現超過95%的從業人員對自己所達成的業務指標是一問三不知,有的人甚至連這些業務指標具體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比如說,活動率、重複銷售率、增員率、定著率、件均走勢、客戶的轉介紹率及內含價值等。 如果沒有掌握這些數據,業務人員又如何有效地制定目標和策略? 若要不斷自我改進的話,又應從何下手? 2.我目前的SWOT是什麼?

  5. 2021年12月1日 · 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 經歷:企業管理一等榮譽學士,主修金融與市場學;在多個大中區保險公司擔任業務通路總經理、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董事及顧問等重要角色。 有句話說「留住人就是留住發展的種子」,對於這個觀點,我想在「人」字後面再加個「才」字——留住「人才」就是留住發展的種子。 在我看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能夠幫助團隊更好地發展的種子,唯有人才才是如此。 留住人才方能帶來長期良性迴圈. 美國保險業宗師諾曼.萊文(Norman Levine)說過:「在組織經營與發展中,不管團隊當年業績增長多少,若沒有人力的淨增長,那麼團隊其實是在萎縮。 」這句話的中心思想就是「留住人」。 而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我想再加上一句話:「淨增長的人必須是對的人。

  6. 2019年10月1日 · 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人工智慧將替代人類的工作? 潘顏凱對此表示否定,他認為,人真正被機器代替的時期發生在一百多年前,如汽車代替了步行。 當前人們所擔心的「人會被人工智慧替代」,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人的一部分工作轉移到人工智慧上」,人工智慧出現的主要目標是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人們的投資回報率。 人工智慧對保險業的正面影響. 保險可以與AI技術融合建立「大腦」,讓工作流程自動化,包括理賠處理、檔案數位化、承保、保險諮詢和客戶資訊獲取等。 過去的自動化是依靠人類操作的自動化,而人工智慧則能讓機器人代替人類做重複性的工作。 比如財務部門的財務單據、業務部門的業務訂單等,這些重複性工作會大量佔用我們與客戶溝通的時間,如果把這些重複性工作交給人工智慧來做,時間就能節省出來,用來與客戶進行深度溝通。

  7. 2021年5月1日 · 經歷:企業管理一等榮譽學士,主修金融與市場學;在多個大中區保險公司擔任業務通路總經理、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董事及顧問等重要角色。 在壽險業的從業過程中,業務人員和團隊主管可能會對自身產生許多疑問,像是「怎麼判斷自身的意願或能力哪裡出了問題? 」,本篇將對此提出3個自測問卷以供參考,幫助業務人員深入瞭解自己。 每個問題自評1~3分,1分即「不是」、「沒有」、「較差」或「很少這樣做」;2分即「一般」、「中等」或「偶爾會這樣做」;3分即「是」、「經常如此」、「優秀」、「非常好」或「經常這樣做」。 自我測試 檢測組織發展能力. 1.團隊是否有清晰的願景、使命及目標? 2.夥伴是否清楚團隊的經營理念? 3.團隊有沒有系統性的招募流程? 4.我是否是在招募人才而不是「人頭」?

  1. 相關搜尋

    林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