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4日 · 立法會今日24日開始辯論本年度預算案的行會成員經民聯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稱預算案全面取消樓市辣招,「做得遲咗都都係遲來的春天」,立即為樓市注入信心活力整個樓市死氣沉沉變成立即生猛政策要才可以振興經濟不過預算案同時提標準稅率引入兩級制年薪500萬以上納稅人需繳交多1%薪俸稅。 林健鋒稱明白面對赤字,負責任的政府要盡力開源節流,但先例一開市民擔心下年又加薪俸稅,本港或失去簡單低稅率的優勢,呼籲政府切勿因小失大。 發言議員普遍表示支持本年度預算案,但選委界議員何君堯稱憂慮要靠借渡日,加上不滿財政司司長和副司長未現身,揚言擬投反對票。 開源節流措施小修小補 發債只是救急非根本解決赤字之道.

  2. 2023年11月23日 · 港聞. 政情. 施政報告辯論追女仔妙喻搶人搶企業 林健鋒淨有誠意唔夠. 撰文:文睿 李宇婷. 出版: 2023-11-23 11:43 更新:2023-11-23 14:28. 立法會第二日進行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今日23日聚焦經濟發展不少議員以追女仔、「皇帝女也要十八般武藝才方能出嫁比喻香港經濟現時面對的激烈競爭。 其中身兼行會成員的經民聯議員林健鋒指「搶人才、搶企業」不單是口號,是有實實在在的賣點,吸引企業、人才落地香港的政策。 不過,他補充:「好似追女仔咁,淨係有誠意,係唔足夠㗎,一定要有實際行動,去展示你嘅魅力同過人之處。 就好似我靚仔啫,都要畀人知道我有內涵先得㗎嘛! 」,因此,他認為香港即使是國際都會,除要讓人看到繁榮一面,更要讓人看到宜居等等的樣貌。

  3. 2023年4月29日 · 港聞. 政情. 林健鋒稱香港具獨特優勢 不用過分悲觀被取代 應與內地加強合作. 撰文:馮子健. 出版: 2023-04-29 11:07 更新:2023-04-29 11:08. 特首李家超早前率特區官員及立法會議員到大灣區考察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今日29日在電台節目指有聲音指深圳會取代香港地位他認為香港實行普通法低稅制在不同地方有認受性仍有獨特優勢不用太悲觀。 林健鋒。 (資料圖片) 香港基礎研發能力高 內地有人才庫. 林健鋒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毋庸置疑,有不同公司研究進駐香港,又稱香港不應覺得內地或外國「月亮特別圓」,認為香港基礎研發能力比內地好。 他指香港過去幾年發生大家不願看到的事,但形勢已經好轉,希望吸引更多世界級公司來港發展。

  4. 2018年5月5日 · 立法會議員上月考察粵港澳大灣區率團的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今日5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切入口考察有助議員了解香港的機遇和挑戰。 他形容,議員與內地省市領導交流時態度真誠,「無分黨派」,認為是好開始。 林健鋒表示雖然大灣區規劃仍未推展但已感受內地省市積極準備前期工作他期望未來可以爭取到內地專業資格的互認制度令年輕人有發展空間亦會爭取內地港人有國民待遇例如港人北上工作置業受到政策限制盼內地可作出放寬。 他又指,高鐵有助本港融入大灣區中心,故不希望議員因為政治或個人原因「阻住地球轉」,審議一地兩檢條例草案時實事求是。

  5. 2023年10月20日 · 出版: 2023-10-20 16:44 更新:2023-10-20 16:44. 3.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生日將近邀請黨友共晉午膳包括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經民聯主席盧偉國立法會議員吳永嘉陳祖恒陸瀚民龍漢標以及立法會前議員張華峰。. 近日選委界立法 ...

  6. 2024年3月21日 · 港聞. 政情. 23條立法行會成員林健鋒立法會將來可能考慮多採用密集式會議. 撰文:文維廣. 出版: 2024-03-21 11:00 更新:2024-03-21 11:10. 5. 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不足兩周審議完成三讀通過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今次密集式開會雖然時間短但內容很豐富,「唔同以前兩三個禮拜開一次都唔記得第一次會講過啲咩」,認為今次新做法有好處,「有可能將來都可以考慮多採用呢啲形式。 + 1. 林健鋒:密集式會議時間短,但內容很豐富. 23條立法由3月8日首讀,經歷近50小時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審議,3月19日恢復二讀辯論,同日三讀通過,歷時12天。

  7. 2024年4月17日 · 經民聯議員林健鋒指現時部分電腦晶片被禁運到中國甚至香港詢問當局是否有兩手準備以防影響本港的醫療系統運作。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回應指,醫管局不會依賴單一系統供應商,本身亦有團隊負責研發系統。 另外,自由黨李鎮強關注現時涉及醫療服務的應用程式繁多,詢問當局會否進行整合。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許澤森透露,當局將推出「醫健通+」五年發展計劃,其中目標正是整合醫療應用程式內容。 林健鋒表示,現時有部分電腦晶片禁運至中國或香港,關注醫管局的智慧系統會否因此而受影響,當局是否有兩手準備? 高拔陞回應指,醫管局不會依賴單一晶片供應商,醫管局亦有專責內部團體負責研發,部分人工智能系統使用開放源碼(open source),不存在被禁用的情況,另外局方亦有使用內地晶片及系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