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23日 · AI 走進中國小學課堂頭戴式腦波儀監控學生專注度. unwire.hk. 2019-09-23. 分享本文. 上海小學使用了頭戴式腦波監測裝置,用不同顏色顯示學生的專注度。.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根據 紐約時報 的報導,中國上海一所小學讓學生戴上了 ...

    • 黨外初體驗:外公偷偷摸摸帶「黨外雜誌」回家
    • 婦科醫師看見最細微的性別歧視
    • 楊志良你錯了,少子女化不是女人的責任
    • 性別平權會讓男性過得更好
    • 從生育到墮胎,女性從未得到身體自主的權利
    • 為什麼結了婚的人,才有權利擁有孩子?
    • 先照顧最大的專業女性工作族群——護理人員

    林靜儀是 1974 年出生的南投人,高中之後就在台中求學與工作。 在國小二年級之前,她住在被視為「鐵桿深藍」的永和,但林靜儀的外公和舅舅經常會「偷偷摸摸」的從書報攤帶幾本黨外雜誌回家,「我當時只是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家人要偷偷摸摸地做一件學校老師不允許的事,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的黨外,跟很多人比算是非常早。」 在國三左右、即剛解嚴的年代,林靜儀開始聽到更多學校老師沒教的歷史,包括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也因此開始逐漸理解「台灣」與「中國」的差異。 林靜儀說到一半,突然語重心長地強調白色恐怖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不是只有當時那群被殺的人跟家屬」。雖然後來考上中山醫學院,但她在高一時曾想念文、法、商或政治,但媽媽卻跟她說,「你不可以唸政治,我不想要以後提著便當去牢裡看你。」 最後林靜儀還是考上中山醫學系。...

    林靜儀從事婦產科醫師工作超過 10 年,接觸過無數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女性,她認為雖然台灣在數據上已是性別友善的國家,但有許多「根本上的文化問題」依舊未被解決,即使是現在這一代的年輕女性,還是會面臨「結婚的壓力、年齡的迷思、太老不能生小孩、太老沒人愛、生不出小孩怎麼辦」這些來自社會文化的歧視與壓力。

    林靜儀接著提到,有位姓楊的前衛生署長、健保專家曾在一場外交部舉辦的醫療研討會在分析台灣少子女化的危機時,就將矛頭指向女人,「因為女人都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所以台灣才有少子女化的問題。」 林靜儀認為,如果真的要解決少子女化的問題,不應通通歸咎於女性,而是應該建構友善的生育與托育環境,「單靠一胎補貼三萬塊,你會想生小孩嗎?」林靜儀反問。而且,由於醫療技術進步,老人越活越久,但照服員不足,且傳統價值觀經常認為「照顧家人是女性的責任」,這都是當代女性被迫承受的壓力,林靜儀這麼主張。

    要解救承受這些不平等壓力的女性,林靜儀認為,唯有透過追求性別平等,「而且當台灣真正落實性別平權時,男生會過得比現在好很多。」 她接著又分別舉了兩個例子: 林靜儀曾詢問醫學系的男學生,在實習很累、課業壓力很大、主治醫師很機車的時候,是否曾經靠在女朋友的肩膀上哭過,但舉手的男生了了無幾。她認為,這也是社會文化為男性套上的枷鎖,因此男性也應加入推動性別平權的行列。 但仍有許多男性無法體察這些既存在社會中的細節。 有次林靜儀在醫療團體演講性別平權的議題,有位男醫師舉手發言,「我覺得現在已經很平等啦!」林靜儀用一句話讓台下的這位男性醫師瞬間沈默:

    討論完文化問題,我們接著提問,那在政策與法規上,能夠如何推動性別平權? 林靜儀便開始滔滔不絕的說明「婚育脫鉤、領養問題、人工生殖、代理孕母、護病比、優生保健」等議題。 她首先強調「婚、育應該脫鉤」,才能讓女性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並一定程度的解決少子化的問題。她認為現行的婚姻制度與文化,讓女性在挑選適婚對象時,雙方都需要經過層層關卡,例如通過家人的鑑定、朋友的篩選,最後才能結婚與生小孩。 將生育過程中的「婚姻」門檻拿掉,林靜儀希望這能讓更多女性自主選擇是否要生小孩。 圖片來源:a11sus,CC Licensed 雖然法律已經沒有「不准」女性自己生小孩,但林靜儀接著提到,目前的《人工生殖法》僅限定「有一夫一妻婚姻關係」的女性,可以前往醫院使用人工生殖技術,這對於先天有生理上的限制的單身女性或...

    此外,雖然現行的領養法規上,已不再明文規定「一夫一妻」的領養資格,但林靜儀解釋,政府將處理領養案件的責任丟給民間團體,讓民間團體必須承擔孩子被領養之後的責任與風險,因此團體只好從最世俗的規範篩選,「也就是以一夫一妻的家庭為優先」。 「為什麼結了婚的人,才有權利擁有他們的小孩?」林靜儀認為這些議題都應該重新討論。 另一項與女性身體自主高度相關的,則是大約 10 年前曾在社會上被婦女團體與宗教團體激烈爭辯的《優生保健法》中的墮胎議題。 現行的法規依然要求已婚婦女若要墮胎,必須請丈夫簽署同意書。但林靜儀提到,有些婦女是因為家暴而懷孕,「她們如果不想生,卻還得去求施暴者簽署同意書?」 林靜儀更強調,這部法律甚至「只規定已婚女性」,因為若是 20 歲以上的成年未婚女性,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生下小孩,但一...

    除了放寬對於女性身體自主的限制外,林靜儀認為還有一件事情必須趕快處理——護病比入法。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媒體報導「高工時、醫護人員出走」等台灣醫療產業崩壞的現象,林靜儀指出,現行用來評估護理人員照護量的標準,是「上下交相賊的評鑑」,導致有的護理師在四點打卡下班,但必須回到辦公室繼續處理報表、交班,實際下班時間其實是六點,「這段期間都不算在加班時數內,也不會呈現在評鑑報告上」。 林靜儀說,護理人員是最大的專業女性工作族群,「如果連專業女性的工作權都無法保障,那談再多性別平權都不夠。」她說,從事護理工作的女性在接受專業訓練時,被要求培養「體諒他人」的精神,但卻不知道要體諒自己、不知道工時應該有所規範,這些精神被內化在護理人員的心中,所以她們不會向機關爭取權益。因此,林靜儀認為應該將「護病比」明文...

  2. 2019年5月29日 · 導師群的組成橫跨 20 個產業,且包含 創業家,企業領導人,專業經理人,意見領袖 等不同身份,宛如台灣經濟產業與職涯發展的縮影。 導師群將攜手跨界 以一對一 提供職涯教練(Coaching)的方式,針對 100 位 30 世代的未來領袖提供職涯上經驗的傳承。 「華人領袖 100」將是史上首次針對 30 世代的貴人學平台。 30 世代缺乏發展舞台,40 與 50 世代決定站出來經驗分享. 「華人領袖100」成立的宗旨是承擔,也是傳承。 有鑒於近年來台灣市場機會日漸減少、資源分配高齡化等現象,30 世代職場歷練不足,也缺乏發展的舞台,普遍對未來感到茫然。

  3. 2017年11月22日 · 過去曾是醫師的民進黨立委林靜儀這次勞基法修法爭議中被批未為醫護爭取權益在網路輿論中整個黑掉」。 但林靜儀真的墮落換了位置就換腦袋嗎這篇文章就從醫護過勞這個角度來聊與其說林靜儀不再是大家心目中的小清新不如說她終於從林醫師進步到林委員。 來看看這篇文章的觀點,你認不認同。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看林靜儀被圍剿於心不忍,說個兩句。 我也不談程序問題了,直球談談醫護過勞。 大家都知道,林靜儀過去是支持醫護納入勞基法的。 但你現在沒看到他再提這件事情了,為什麼呢? 因為他從一位醫師,真正成為一位立委了。 我這樣說不是要挖苦他,反而是要讚揚他。 過去還是一位醫師的時候,他看醫護勞動條件,是在勞資對抗的框架下看;看待法律,就把它當成勞資對抗的武器。

  4. 2016年7月15日 · 你覺得醫師撬開你家人的嘴插管讓你很不爽,但那是在救命! 你覺得護理師幫你抽血很痛,她不是仙姑沒辦法掐指算出你的白血球數。 醫療是專業,提供需要治療的患者最適切的治療。 (來源林靜儀臉書) 林靜儀進一步指出,很多醫院管理階層,也開始會用「滿意度」、「電話禮儀」規範要求醫護人員。 把醫護人員當作服務業的極致,大概就是 中國河南與江蘇地方醫院,讓 護理師穿上空姐制服,取悅病患的誇張行徑 : 而不是用訓練「客服」的方式,要求護理人員「電話禮儀」、提升病患及家屬「顧客滿意度」、提供「穿空姐服的護理師」送茶鞠躬! 醫療是專業,提供需要治療的患者最適切的治療。 醫療人員可受公評的是「專業度是否足夠」,而不是「讓誰覺得滿意」。 (來源:林靜儀臉書)

  5. 2016年10月19日 · 林靜儀本人今天也在辦公室外 張貼自己第一會期所有提案質詢資料 ,質疑公督盟評鑑不公。 公督盟、國會評鑑機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強尼.歐戴德(二次元觀察家、VR學者) 第九屆第一會期的立委評鑑中民進黨籍的林靜儀委員被列為待觀察立委。 但對於這個結果, 公督盟 的受到的質疑比立委這邊更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靠北公督盟的聲量,從立委到助理,還加上記者也是由來已久。 但這次的反彈特別大,因為對很多圈內人來說,林靜儀無疑是位優秀的立委。 因此將她評為待觀察分外令人感到無言。 純就指標而言,確實林靜儀沒有拿到基本分。

  6. 2016年10月7日 · (責任編輯:芮緹) 文/ 許瑞福. 前天和一位好友出門散散心,聊著聊著,談到台灣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他思考了一下,回答說: 「我覺得問題在於教授在課堂上都不想跟學生互動,如果師生之間都沒有對話,怎麼可能會有新的想法出現? 正巧上週與英特爾實習的部門出遊,回來的路上和主管閒聊,他語重心長地說到:「我在這個產業(電子通訊業)待了十年了,台灣真的越來越差,我認為真正的原因在於教育。 台灣教育培養出的學生,與待過國外的學生相比,大多不想接受挑戰,做到一個程度就滿足了,更別說成為領袖。 回顧我過去四年的大學生活,學生的確與教授鮮少有互動,也很少主動提出質疑或是挑戰。 大多數的教室時光,師生的互動十分單向。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大二時修的一門課。 你不開口我就不開始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