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9日 · 信報創辦人 林行止. 「信報不同崗位工作了 48 年零 27 道別是在健康條件尚可在大環境仍有選擇自由之下作出的自由選擇。 」——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 81歲香港第一健筆」﹑《信報創辦人之一的林行止宣佈封筆退休作為最後一代文人辦報的經典林行止也選擇在自己7月29日的專欄宣佈擱筆。 他於專欄結尾內以後記形式向讀者告別,起了小題「遲來的道別」,回憶:「在《信報》不同崗位工作了 48 年零 27 天,道別是在健康條件尚可,在大環境仍有選擇自由之下作出的自由選擇」。 他又指自己在過去近半世紀能暢所欲言,直敍胸懷,但願往後亦能舒心適意過日子,並向信報編輯、員工道謝。

  2. 2021年8月3日 · 毛記葵涌創辦人之一日曦以及網媒啱Channel創辦人「混血肥仔」於8月1日同日請辭,告別文輕盈,背後卻有一份不可言喻的沉重。 日曦在個人FB專頁發佈「我的辭職信」中說自己怕悶、怕重複,竟然在在同一間公司、同一個崗位做足11年,回望也自覺

  3. 2019年5月20日 · 日本近年有報導陸續出現虐待老人的「8050問題」,也就是50歲的兒女,單獨照顧80歲的失能親人時,有打罵等情況,但卻很少或沒有學者研究近十多年中港台日的「啃老族」具體資料和數據。 「啃老族」在上世紀又稱敗家子女或粵語的「裙腳仔」(永遠在母親裙腳邊無法成長獨立),以往即八九十年代一個人到了30歲還不出外工作、自食其力,反而問父母拿零用錢過活,是一件會惹起街坊議論和引來記者追訪的新聞。 但近十年在中港台日啃老情況不止普遍,而且年齡還不斷增長。 總有一個啃老族在左近. 我知道是因爲有親戚已近50還需要70多的母親照顧(由給生活費到照顧所有起居飲食,即包括洗衣服等),再清楚說明是指70多歲的母親照顧一個從來不願意工作、常懶在床上的四十多歲兒子。

  4. 2019年5月4日 · 一百年過去, 《差不多先生傳》 依然被視為警世的文章。. 有人說時代向前走,人卻在往後退,文章裏描寫的「差不多先生」好像在這時代再次出現。. 但在這高壓時代生存的人,寧願相信「認真就輸了」,究竟是處身這世代「不肯認真」還是「不能認真」呢 ...

  5. 2024年4月25日 · 原名莊冠男的「莊澄」(John)自三歲起,一家八口搬進了不足百呎的城寨劏房。. 住得城寨全是一窮二白、家徒四壁,碌架床是奢侈品,莊澄記憶的家中傢俬就一個櫃、一張吃飯的小桌子,成員很多都要打地舖。. 「你們可能沒見過,父母找來一個木框綁 ...

  6. 2020年1月31日 · 陳育強另一個身份是香港藝術家。他參與逾百個展覽,包括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第二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等。他也曾擔任《香港視覺藝術年鑑》主編多年。現時仍是Para Site藝術空間及香港美感教育機構董事局成員,以及為亞洲藝術文獻庫和雅禮協會 ...

  7. 2022年7月29日 · 「在這個年代,或許有些內容無法出版、無法談論,然而大家都可以記錄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 」創辦人之一岑仔(岑蘊華)坐在收銀台後,談書店,談傳媒,談歷史的記錄。 即使報導不再是工作,卻不代表就此與生活完全切割,從新聞的現場退居至生活的「前線」——開書店、讀書、圍爐,未嘗不能成為另一種見證歷史的方式。 望書店成樹窿 盛載新聞人念想. 傍晚踏進留下書舍,數位內前輩正坐在窗邊椅子閒聊,偶爾傳來笑語。 說是書店,這裏更像是行家們悠閒的聚會場所。 在開辦書店前,岑仔曾經是咖啡店TC2的老闆,TC2營業至凌晨,於內眾所周知,亦是無數記者工作過後吐苦水的樹窿。 店內由咖啡換成了書,作為一個聚首的空間,這裏仍隱然帶着TC2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