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1日 · 獲分配新校的五旬節聖潔會書面回覆本報查詢稱,重視全人教育「靈、德、智、體、群、美」,將學校營造成一所能給予學生信任、安全感和溫暖的家園,建立孩子及家庭應對21世紀國際社會轉變及挑戰的能力。. 設實時遠程教室 靜觀花園. 五旬節聖潔會稱,校舍 ...

  2. 2021年10月11日 ·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相信此屬學校「自保行為」,風險管理級別提升到很高,反映國安法下人人自危;有津貼中學校長承認做法是為保障學校,指若家長或學生投訴,沒理由要學校承擔。明報記者 陳柔雅、鄧佾文、黃焯謙 學校可藉聲明免責? 教局未明言

  3. 2015年4月30日 · 香港教育多以成績為大前提,而且愈來愈扭曲。 在追捧成績、學位的情况下,補習社從中獲利,被批評教育物質化。 當教育與錢連上關係,是否代表家境較好的同學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清貧的同學卻無法得到「優質」的教育,造成「上品無寒門」呢? 「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是否名存實亡? 戲中呂校長責罵補習社「搞經濟而不是搞教育」,那真正的「搞教育」該如何呢? 教育要教懂孩子「發夢」 教育不旨在培育一式一樣的人,而是因材施教,培育和發展個人的潛能。 戲中呂麗紅向學生派發一份功課,叫學生回家問父母的夢想。 大部分家長最初都拒絕回答,其中一個家長因工傷失去一條腿,更大聲喝罵女兒﹕「夢想? 即是發夢啦。 你學校不教書,教你發夢?

  4. 2023年8月3日 · 卑詩政府昨日宣布,省府透過卑詩房屋局(BC Housing)投入約1640萬元,購買了位於溫哥華華埠的樂群苑,用於保證居住在該批可負擔房屋的長者可以繼續在同一地點安居。

  5. 2018年7月19日 · 由提筆寫字至認識字母和數字,幼稚園為幼兒打開知識之門。 書中連結1950年代的報章報道,發現1955年教育司署重新編訂《幼稚園課程》指引,其中識字範疇要求幼兒兩年內要認識100個字,但翻看當時出版的教材,教授字詞數量遠超指引,達180個。 書內又引述一張1954年的幼稚園成績表,上列各項欄目量化學生表現,臚列學會多少首歌、參與多少種遊戲、認識多少個日常字。 當年入小學競爭激烈. 新書主編之一、教大香港教育博物館館長張樹娣表示,以前幼兒入讀小學競爭激烈,「因為小學學位未有6年免費教育,若要升小學,要競爭才能考進,一個競爭環境,用什麼量度? 就是看你成績、寫幾多個字」。 書本收益撥博物館營運.

  6. 2021年11月22日 · [2021.11.22] 發表 推文. 樂善堂劉德學校新任校長顏源峰(左)接受訪問當日,不少學生上前與他打招呼,亦有學生主動向顏分享校園逸事。 顏說校長室長期開放,學生可隨時找他傾訴生活大小事,盼藉此營造愉快校園氣氛,讓學生樂於上學。 (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未曾與人結怨、也無借貸,某日卻遭人在住所樓下貼街招討債,更有人到學校要求還錢。 新任小學校長顏源峰約5年前於不知情下成為兄長債項的「諮詢人」,其兄無力還債使他不斷遭追債,顏曾萌生放棄教職的念頭免連累學校,幸得同校教師支持,漸擺脫放貸人滋擾。 他形容該時期是自己「黑暗時間」,但他不怕回首,「以前想過辭職,連老師都沒得做,到現時就做埋校長」,盼以個人經歷鼓勵學生遇難關時別輕易放棄。 明報記者 黃焯謙. 5年前受討債滋擾 幸舊校體諒.

  7. 2021年12月16日 · [2021.12.16] 發表 推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李子樂(右)說,有初小生需7人圍在桌上網課,感煩擾和壓力大。 (教大提供)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影響學校面授,現時小學返半日制,部分時間仍需網上學習。 教育大學調查顯示,八成高小學生網課期間面對不同困難,約36%表示網課期間,難以專注、約34%稱跟不到課堂進度。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李子樂說,有初小生家中七兄弟姊妹一同上網課,感到大壓力,亦有高小生網課時面對網絡不穩,錯過課堂內容致不懂做功課。 教大今年2月至11月分兩階段進行問卷調查,選8間官津小學做個案研究,收集逾2630份由校長、師生和家長的回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