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国古代民间的传统习俗. 展开 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 传统习俗 ,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 [1] 。. 夏历的三月 上巳 日人们举行祓禊(fú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 ...

  2.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 ...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唐代 大诗人 李白 创作的一首 送别诗 。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作品名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品别名. 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 作 者. 李白.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题 材. 赠别诗. 目录. 1 作品原文. 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4.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说朱斌)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得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 ...

  5. 作品名称. 听钱文则弹琴. 作 者. 倪瓒. 创作年代. 元末明初. 作品体裁. 诗. 目录. 1 作品原文. 2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牛鸣野窌中,鸡登山木上。 黄钟杂姑洗,舂容以清亮。 别鹄暮鸣飞,流水春演漾。 爱尔弦手忘,令我形神畅。 忆昔擅能事,宋袁余所向。 钱君生独后,超轶绝尘鞅。 操琴晚闻道,月斧挥天匠。 杳如清庙瑟,朱弦听叹唱。 古道久寂寥,古音亦沦丧。 促轸泪沾缨,歌诗重悲怅。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倪瓒(1301—1374)元明间常州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又有荆蛮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阳馆主等号。 博学,好古。 有洁癖。

  6. 中文名. 高山 [2] 类 型. 琴曲. 时 代. 古代. 出 自. 《 神奇秘谱 》 目录. 1 简介. 2 发展. 简介. 播报. 编辑. 乐谱最早见于 明代 《 神奇秘谱 》( 朱权 ,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 古琴曲 与伯牙鼓琴遇 知音 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发展. 播报. 编辑.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神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7. 收藏. 0. 0. “高山流水” [1]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 反用 现象。. [2-3] 《高山流水》 [4] [12] ,中国 古琴 曲,属于 中国十大古曲 之一。. 传说 先秦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