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是一個率先洞悉投資、財富管理的創富及投資者教育互動平台。 我們專注於美股、港股及退休理財。 梁耀康 (Dave Leung)為HK MoneyClub的聯合創辦之一,並為平台分析師。 梁耀康為前萬里富香港 (The Motley Fool HK)全職員工,負責fool.hk免費網站的營運發展及內容編撰等管理。 對於萬里富 (The Motley Fool)使命:讓世界變得更醒目、更開心、更富有,深感認同。 創立平台希望可繼續實踐理念,幫助投資者決策,做到快樂投資。 梁耀康擁有多年投資分析及評論經驗,於《香港經濟日報》及《蘋果日報》等媒體撰寫財經專欄,並經常接受媒體訪問。

  2. 2021年8月31日 · 2021-08-31 Dave Leung, CFA. HK MoneyClub成立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分享共同投資理念的社區 (community)。 這個收費欄目標好清晰,亦是公司logo設計理念,catch the rising star (捕捉明日之星)。 訂閱可得到什麼? 「發掘潛力倍升股」 :發掘真正做業務,有潛力可以倍升,甚至十倍股。 主力是港股及美股。 「潛力股」 :通常是落選股,但都有值得留意地方及上升潛力。 或會先放入監察名單。 「大市及宏觀動態分析」 :重大經濟、宏觀或政策對個別行業/公司投資價值影響。 「熱門股」 :市場大熱大家都關心的股份。 通常有上升潛力或可能大跌才寫。

  3. www.hkmoneyclub.com › 2019/02/06 › 揀股大師的四堂課揀股大師的四堂課

    2019年2月6日 · 分散投資是韋伯投資策略的基本原則之一。 雖然持有如此大量的股票(大約35隻)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分散投資是降低投資組合風險的關鍵。 最理想的情況是,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應分佈於不同的行業和市場。 投資組合越多元化,特定行業、市場、經濟體及/或國家的風險水平就越低。 即使是高度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也能遠遠跑贏大市,韋伯的成績就是活生生的證明。 韋伯的持股期平均達到5年以上. 萬里富堅決信奉的「買入並持有」投資策略在這些年來一直為投資者帶來理想的成績。 韋伯與股神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一樣都是採用買入並持有策略,其持股期平均超過五年。 頻繁交易的投資者不但會錯過股票的長遠收益,還會面臨高昂的交易成本,以致回報被侵蝕。 韋伯只會做長倉而不會做短倉.

  4. 2021年9月4日 · 商湯於近日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上載了初步招股書。 筆者一直期待商湯上市,認為公司有機會成為十倍股,是一個人類未來的投資方案。 更多相關內容: 抽新股賺錢必要知5大要點及抽孖展利弊分析 、 【零基礎學投資】什麼是股票? 點參與IPO抽新股? 聽得多懂得少的「人工智能」 讀者們於電影上見識過不少人工智能的表述, 多以「人工智慧」,即有思想的電腦作為參考。 實際上,近代的人工智慧是透過創建模擬人類智慧的軟件使機器能夠模仿與人類思維相關的「感知」和「認知」功能, 例如觀察、學習及問題解決。 人工智慧通過計算模型來感知世界、轉錄及組織資訊、生成 和增強內容,以及作出決策的能力。 背後是無數的數學及邏輯演算法,令電腦可以將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輸出。 舉個例子; 城市內有人作違法垃圾傾倒。

  5. 2022年2月17日 · 價值股今年較受歡迎. 中資電訊股及鐵路股從去年被美國禁買,守了一年,今年走勢大幅轉強。 連內銀股都於過去兩個月,表現不俗。 有說,是因為中國多隻基金爆倉,令增長股受壓,機構投資者為頂住大市,才買權重股撐住大市。 不過,除了港股和A股外,其他市場也出現,棄增長追價值的現象,估計並不是單單救市行為。 內險股回暖. 內險業早前也回暖,但走勢沒有上述的那麼強,昨為去年尋底板塊之一,值得探討一下,去年之弱的原因。 內險主要分為人壽及財險兩大部門,當然還有其他如健康,但前兩者掌握大部份保險公司的主要收入。 於人壽業務上,去年多家保險公司開始著重直銷策略。 往日,內險為推動業務增長,會不斷聘請代理人增加銷售額,但去年重點則放於「清虛」,令到行業增長放緩,短期是陣痛,長期則令行業轉向更高質量。

  6. 2020年6月9日 · 保險建築 雙雙發揮. 近年新創建加入富通保險、私人飛機租賃、港怡醫院等業務,換走北京首都機場及新渡輪部分權益投資,有助提升業務組合的增長動力。. 尤其是富通保險的潛力可看高一線,集團預期2019年總保費收入按年升20%至87億港元,新業務價值 ...

  7. 2019年8月6日 · 消費必需品涵蓋六個行業: 飲品(包括啤酒和酒精)、食品零售商、食品、家庭用品、個人用品和煙草。 這幾個行業組成了經濟的11大主要行業之一。 截至2019年年中,消費必需品股的市值達到3.6萬億,按相對規模計排第六,排在資訊科技(8.3萬億)、金融(7.1萬億)、醫療保健(5.6萬億)、非必需消費品(5.4萬億)和通訊服務(4.6萬億)之後。 消費必需品行業在經濟放緩和衰退的早期階段往往跑贏其他行業。 相反,在經濟強勁增長時,其往往跑輸其他經濟領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經濟疲弱時,這些股票的防守性質會吸引投資者,但在經濟繁榮時,人們就會轉向投資高增長企業。 消費者喜好的變化是影響此行業的主要趨勢,公司必須不斷變陣來迎合消費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