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議事亭原是葡人在澳門實行自治及辦公的官署,創建於1583年,其組織機構為議事公局。 議事亭的二層大樓始建於1784年,1938年進行大規模改建,奠定了現今的模樣。 大樓前面的廣場,1869年7月26日正式命名為議事亭前地
      www.macaumemory.mo/entries_cbaae310634c40839c374ea0975e2c3d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議事亭前地 (葡萄牙語: Largo do Senado ),俗稱「噴水池」,是 澳門 的一個 廣場 ,位居 澳門半島 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 2005年作為 澳門歷史城區 的部分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內。. 議事亭前地北連 板樟堂前地 ,南臨 新馬路 ,南 ...

  3. 香港繁體. 工具. 議事亭前地 (葡萄牙語: Largo do Senado ),俗稱「噴水池」,是 澳門 的一個 廣場 ,位居 澳門半島 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 2005年作為 澳門歷史城區 的部分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內。 議事亭前地北連 板樟堂前地 ,南臨 新馬路 ,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歷史沿革 [ 編輯] 昔日的議事亭前地,左側為龍記酒家. 2016年的節日燈飾. 因位處 明朝 起中國官員以至葡萄牙人議事機構── 澳門議事會 (即今 市政署大樓 )前,故而得名。 議事亭前地為處澳門中心區域,歷來上任的 澳門總督 ,必在此舉行儀式,檢閱駐澳門的海陸軍隊。

  4. 議事亭前地屬已評定之建築群這裡曾是古代澳門的中心和慶典集會的場地如今也是歷史城區中集政治文化商業及社會活動於一體的城市公共空間和歷史場所之一許多澳門的節日慶祝活動和大型公共展覽也都在這裡舉行漫步其中人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個澳門會客廳所具有的強大親和力包容性浪漫情調以及濃郁的市民生活氣息也可以從中體驗到這座城市所蘊含的獨特文化特徵與精神。 圖2 新馬路,趙村野攝. 議事亭前地所毗鄰的新馬路上車水馬龍,是澳門中區的重要道路和商業中心所在。

  5. 議事亭前地 Senado Square ,世界文化遺產, 廣場議事亭前地俗稱噴水池」,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來到澳門議事亭也是你必打卡的另一個選擇作為澳門四大廣場之一歷史城區的部分更是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 (22)
    • 澳門議事亭前地歷史1
    • 澳門議事亭前地歷史2
    • 澳門議事亭前地歷史3
    • 澳門議事亭前地歷史4
  6. 前市政廳. 議事亭前地. 國慶. 除夕. 人潮. 留言 (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主題詞. 出處及版權. 基本資料. 相關分類. 發現澳門 〉 城市風貌 〉 人文景觀 〉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議事亭前地. 發現澳門 〉 城市風貌 〉 人文景觀 〉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 〉 仁慈堂大樓. 發現澳門 〉 城市風貌 〉 人文景觀 〉 特色建築 〉 博物館、展覽館 〉 仁慈堂大樓. 發現澳門 〉 城市風貌 〉 人文景觀 〉 街坊街里 〉 前地廣場 〉 議事亭前地. 典藏精選 〉 圖像館 〉 明信片.

  7. 簡介. 議事亭前地因地處議事亭澳門市政廳前身而命名上世紀70 年代廣場中央新建一座噴水池本地居民又俗稱此地為噴水池”。 開埠至今議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許多節日慶祝活動都在此舉行。 建築描述. 此前地為民政總署大樓前的廣場成一前寬後窄的漏斗形兩側建築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 右側主要建有具西方古典主義特色的郵政局大樓,新古典主義的仁慈堂大樓;左側是一列三層高帶有行人走廊的新古典主義樓宇,建築色彩多樣,窗式各有不同;1993年起,前地一帶鋪設黑白色碎石地面,並砌成波浪形圖案,既美觀又有特色;襯托周圍顏色鮮艷的文物建築,互相輝映,使前地一帶顯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平面圖.

  8. 議事亭前地 本地居民又稱此地為噴水池」。開埠至今議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兩側建築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993年前地一帶鋪設黑白色碎石地面並砌成波浪形圖案襯托周圍顏色鮮艷的文物建築互相輝映使前地一帶顯出濃濃的南歐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