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2日 · 所謂的《懲治叛亂條例》第 2 條第 1 項,即俗稱的「二條一」:唯一死刑,最常見罪名是「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 至於《懲治叛亂條例》第 5 條則是「參加叛亂之組織或集會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促轉會以呂敏遜案為例指出,1954 年 12 月,呂敏遜因為涉及基地組織,「擔任燒飯、搭蓋草寮及開墾山地等工作,並閱讀匪共黨員手冊。 承審的軍法官范、殷敬文、王名馴原本認定呂敏遜違反第 5 條,判處有期徒刑 12 年,可是蔣中正不同意,批示「應發還嚴為復審」;因此三名軍法官改以二條一,將負責燒飯種植的呂敏遜判處死刑。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 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 我是愛國好青年——堆積如山的廉恥(上)
    • 堆積如山的廉恥(下)
    • 顧炎武與革命精神
    • 一綱多本後的激情淡化

    除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課文在選輯的時候,有些部分顯然是刻意安排過的。以下就進入今天的主題: 是的,今天要談的就是顧炎武的〈廉恥〉。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的,這篇文章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依然存在於我們的課本之中。這邊先不急著罵,雖然這些年來我們的國文課本一直都很有廉恥,但這些堆積如山的廉恥之中,其實還是有著差異的。 五一課綱這一批課本,〈廉恥〉顯然被放在比今天還要重要的位置。 我們可以先看到,這一年的第五課,是管仲的〈四維〉,而第六課更為精彩,是老蔣的〈四維的意義〉,第七課才是顧炎武的〈廉恥〉。 這三課被放在一起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對〈廉恥〉這一課有印象的朋友,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在這篇文章的一開始,就是: 這段文字,考試以前也很愛考,是顧炎武引用歐陽脩的《五代史》之中,引用管...

    翻開民國五十一年課綱後的那批課本,可看見當年的課本編排邏輯與今日相差不多。當然,這些課本中的文言文比例很高,如第一冊中,共選十八課,只有五課是白話文. 值得一提的是,不若眾人所想像的,本應是黨國時代洗腦教育的課本編排中,蔣氏父子或國民黨大老的文章並沒有那麼高的比例。反而要等到六十年新課綱公布之後,這些黨國業配文才開始大量出現在更顯要的位置。 五一課綱的第一冊國文課本,第一課是師說,老蔣的文章如上篇文章所說,要到第五、六、七課的廉恥合體技才出現。 上次提到第五課是管仲的〈四維〉,第六課是蔣中正的〈四維的意義〉,第七課是〈廉恥〉。而顧炎武〈廉恥〉這篇文章,正是萬年不倒的文言選文,今天我就來簡單談談廉恥的意義與問題。 我們知道,「廉恥」這兩個字是傳統德目,不過問題在於這兩個字有著不小的詮釋空間。 ...

    那麼,為什麼〈廉恥〉的重要性始終這麼高呢? 參看五一課綱的第六課,蔣中正的〈四維的意義〉,可略略看出一些端倪,本課的題解寫到: 這提供了我們很重要的一個訊息:顧炎武反清復明的形象與「反攻大陸」的思想,有高度同質性可被拿來作文章,〈廉恥〉這一課得以屹立不搖,與時代背景絕對脫不了關係。 但這幾層關係是複雜的。當時的國民政府慣於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對於當年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也必一再將其神聖化。 由革命先烈流血流淚建立的「中華民國」,走過風雨飄搖,如今又是國難當頭,士大夫們還能不挺身而出,共赴國難嗎? 是以,當時的課本在「作者」欄中談顧炎武,說他「畢生心志所注,則在推翻異族統治,發揚民族精神,清末革命士子,多受其精神感召,卒能達成推翻滿清,締造中華之目的」。 顧炎武與當初強調的「革命精神」就這樣被...

    民八十四年課綱公布以後,一綱多本上路,〈廉恥〉終於不再佔據高中一年級第一冊的版面,被推遲到其他年級的課程中了。 此外,前面對於顧炎武與清末革命的連結是否有改變呢?答案是有的,看來脫離國立編譯館之後,這種老掉牙的理論終於可以擺脫一二。 八四課綱後的南一版,作者欄寫顧炎武生平,次寫其著作成就,於革命部分的論述多為客觀事實,最後評價只簡單寫了「大義凜然,不事新朝」。 關於國立編譯館寫顧炎武,還會提到他曾與台灣鄭成功政權有所來往,一綱多本以後略去不提,不知何故。此外,對於清廷曾攏絡顧炎武一事,國立編譯館的說法是: 一綱多本以後對於這段著墨較少,南一版說他「皆不往」、東大三民稱「皆嚴拒不出」、龍騰版、康熙版稱「不就」「亦不往」。談起顧炎武對於清廷的態度,略去「作書以死自誓」一段,激情明顯淡了許多。 過...

  2. 2016年2月26日 · CO 肥皂箱 2016-02-26. 文/ Historia. 在下為了把孫文在中國所作所為比較真實的樣貌拼湊出來, 花了點時間,文章會很長,有耐心的朋友可以慢慢看, 相信看完您會有對孫文不一樣的看法──孫文是國父還是國賊?. 「滿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國革命的目的在 ...

  3. 2017年2月8日 · 台灣史上第一次官方「解殖」行動. 對於一心想恢復大明正朔並深深受過南京國子監(編按2)華夷之辨(編按3)思想教育的鄭森來說,台島行之有年的 「蠻夷文化」(尼德蘭文化)與原生文化(台灣南島文化),跟對大明發難的滿州韃子的文化風俗一樣,都是難以容忍的。 在那之後,全台第一座創建最早的新港教堂學校(1636 年)還有蕭壠神學院(1659 年),都於 1661 年後毀於鄭之手 ── 這兩次教堂摧毀事件,象徵了福爾摩沙至此切斷與歐洲文化強烈連繫的臍帶。 此後西拉雅四大社(編按4)與周邊鄭所能觸及的行政地域(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等地的原住民,開始被進行強迫式的解殖 ── 去尼德蘭化。

  4. 2017年3月22日 · 因為經驗再老到的廚師,極限就是「良庖」,並沒有辦法成為庖丁——這世界上最可怕的故步自封,往往不是那種一眼就可以看穿的無知,而是看起來一點也不笨拙,對每個細節極其熟練的自滿。 (責任編輯:林芮緹) 來談談庖丁解牛。 開始教學生之後,我讀這則故事開始有了一些新的感觸。 過去許多人會這麼讀:「庖丁」這位傳說中的廚師,不依賴感官知覺,靠著某種神秘的力量,遊走牛的肌肉骨骼之間,十九年來未曾換過一次刀。 游刃有餘,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境界」。 關於庖丁的書寫固然神妙,但如果只把這則故事當成一個誇張渲染的寓言故事,很多細節都會被忽略,這是很可惜的。 故事中庖丁說: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良庖」是厲害的廚師,「族庖」則是一般的廚師。

  5. 2017年5月26日 · 五瘟使者與成神傳說. 五福大帝又稱五靈官、五靈公, 是屬於王爺信仰的瘟神系統,起源於中國福州。. 由於福州地區瘟疫頻傳,當地的居民信奉五瘟使者以求除疫避禍,在信徒增多的情況下,五瘟使者的神格晉升到帝的等級,清代小說《閩都別記》即以五福 ...

  6. 2016年12月1日 · 我走過,陰鬱的森林,也走過泥濘小徑,在我心底,也有平原,和丘陵. 我走過花園也,走過極地,見過最美的罌粟,爬過最冷的山脊,在我心底,也有仙境,和絕境. 我聽過大人的謊言,也聽過孩子的哭泣,我見過智者和愚者,在彼此的舞台競技,目盲的人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