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4日 · Credit: Aaron Chown/PA.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今天24日正式進入第三年但仍沒有解決的跡象。. 事件經過烏克蘭軍隊與俄羅斯代理人及親俄 ...

  2. 2022年2月18日 · 2022年1月14日,一次网络攻击使乌克兰的主要政府网站短暂瘫痪。 乌方称已经发现了俄罗斯可能是幕后黑手的线索。 在白俄罗斯的军事集结. 1月17日,俄罗斯军队开始抵达前苏联国家白俄罗斯进行军事演习,莫斯科称其目的是“挫败外部侵略”。 Russian soldiers take part in a military drills in Siberia, Russia. Source: AAP/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美国官员说,该部队的规模“超出了我们对正常演习的预期”。 1月19日,华盛顿宣布向基辅额外提供2亿美元的安全援助。 拜登担忧“入侵”

  3. 2022年3月19日 · 烏克蘭地獄城市八成房屋被毀 澳洲再向俄國寡頭實施制裁. 而在中美領袖視象通話中國外交部發表兩人談話的詳細內容引述習近平表示:「各方需要支持俄羅斯及烏克蘭進行對話習近平似乎亦再次把俄羅斯入侵的責任推給西方國家:「美國和北約也應該與俄羅斯進行對話以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癥結緩解俄烏之間的安全擔憂”。 美國白宮尚未公佈通話的實際內容,只表示:「通話持續了 1 小時 50 分鐘,於美國華盛頓時間上午 10 點 53 分在結束。 」—即澳洲東岸時間今早 (週六)凌晨約1時 53 分; 但拜登之前曾表示,希望在通話中至少能說服習近平放棄任何反西方制裁、及向俄羅斯作出實際援助的想法。

    • Ivan Leung
  4. 2024年5月17日 · 在西方國家因烏克蘭戰爭對莫斯科實施了現代史上最嚴厲的制裁後普京將俄羅斯的重心轉向了中國。 北京曾經是莫斯科的次級合作夥伴,但仍然是俄羅斯最強大的友好國之一,也是其原油的最大買家。 這種親密關係讓一些俄羅斯精英感到不安,他們擔心俄羅斯現在過於依賴中國,而蘇聯曾因1969年的邊界爭端,幾乎與中國爆發戰爭。 習近平表示,雙方一致認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是「正確的方向」,聯合聲明表示兩國都反對衝突不斷延長。 普京於周四(5月16日)抵達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 他向中國試圖解決烏克蘭危機表示感謝,並補充將向習近平簡介烏克蘭的情況,俄羅斯軍隊正在多個戰線上推進。

  5. 習近平指烏克蘭危機複雜演變對國際形勢產生重大影響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核心立場是勸和促談他強調對話談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又提到. 中方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 ,認為現在各方理性的思考和聲音在增加應該抓住契機為危機的政治解決積累有利條件希望各方從烏克蘭危機中深刻反思通過對話共同尋求歐洲長治久安之道。 傳媒引述習近平說:「核戰沒有贏家,有關各方都應該保持冷靜克制,真正從自身和全人類的前途命運著眼,共同管控好危機。 【俄烏戰爭以來首次】習近平據報將晤澤連斯基 欲調停衝突. 中國籲「政治解決」俄烏戰爭 澤連斯基:北京發聲是好事.

  6. 2023年6月13日 · 烏克蘭在周一6月12日表示自上周發起期待已久的反攻以來軍隊已從俄羅斯軍隊手中奪回了東南部約 100 公里前線的七個村莊但由於俄羅斯在人員彈藥和空軍方面的數量亦佔優以及建造縱深防禦要塞歷時數月結束莫斯科對烏克蘭南部和東部佔領的任務十分艱鉅本周一有片段顯示士兵在斯托熱夫 (Storozheve) 村高舉烏克蘭國旗,該村莊位於從俄羅斯佔領的地區向北流出的莫克里亞利 (Mokri Yaly) 河沿岸。 路透社其後證實了該地點。 更多內容. 全球最大水壩之一被俄所毀 烏斥犯「生態滅絕罪」 一天前,基輔表示其向南推進的部隊解放了莫克里亞利附近的另外三條村莊,分別是布拉霍達特內 (Blahodatne)、涅斯庫奇涅 (Neskuchne) 和馬卡里夫卡 (Makarivka)。

  7. 2022年2月24日 · 俄羅斯在當地時間星期四2 24 清晨對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聲稱僅以軍事設備及基礎設施為目標但據報烏克蘭全國多個城市被導彈擊中多處被炸毀甚至有人命傷亡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傳出連串爆炸聲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促請各方克制但強調有關軍事行動不應被形容為侵略」,認為有關字眼帶有偏見」。 她在會上被多次問及北京會否譴責俄羅斯的行為。 她表示,中方密切關注最新事態發展,又指烏克蘭問題演變到今天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與新明斯克協議遲遲未能得到有效執行密切相關」。 她說:「局勢走到今天,我們依然希望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協商緩和事態,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 全國多處據報被導彈炮彈襲擊. 「渲染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