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24日 · 上世紀70年代,香港人拚搏、永不放棄和互相幫忙的精神被視為獅子山精神,《獅子山下》主題曲寫盡香港人面對當年困難環境仍咬緊牙關,一起 ...

  2. 2020年8月4日 · 獅子山精神」其實代表甚麼? 以前的人常把「獅子山精神」掛在口邊,認為這是象徵著香港人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發達故事。 有點像美國人口中的「美國夢」 — 不斷奮鬥、迎難而上、努力總會迎來成功。 直至今日,上一代仍然認為這種精神是今日香港成功的基石,認為自己既刻苦、又有能力。...

  3. 香港精神(英語: Spirit of Hong Kong ),又稱為獅子山下精神、獅子山精神(英語: Spirit of Lion Rock ),泛指香港人努力、勤奮、自強不息、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源於1970年代香港的香港電台電視劇《獅子山下》及其主題曲,亦成就

  4. 2022年2月23日 · 獅子山精神」或者「獅子山下精神」是源自於香港電台電視劇《獅子山下》。 這群居住在獅子山山腳下的人,他們守望相助、努力奮鬥的精神,而不是獅子山本身。

  5. 充分詮釋何謂「獅子山精神」. #公益慈善. 「獅子山精神」象徵了香港人努力拼搏、不屈不撓、發奮向上的生活態度。. 八十年代從內地隻身來港的周善和,在香港歷盡坎坷,憑藉勤勞的雙手和堅忍的精神,從一名家傭蛻變成紡織業商人,親自詮釋了何謂「獅子山 ...

  6. 2022年6月20日 · 獅子山精神」這個名詞,香港人必定十分熟悉,是香港奮鬥精神的象徵。 它的概念始於1970年代,反映當時小市民為生活努力打拚、不用依靠政府,在逆境中艱苦奮鬥、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和諧包容,是一種刻苦耐勞、不屈不撓、胼手胝足、開拓進取、力爭上游、應變靈活、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動力泉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以筆者為例,筆者小時候家境清貧,跟許多上一代香港人一樣,父母是1950年代從內地來港謀生的移民,一家五口經歷不少艱苦的日子。 當時香港整體並不富裕,政府對新來港移民也沒有什麼政策幫助,唯有靠自己雙手解決生活。 我爸媽來港就是住在臨時蓋搭的木屋裏,下雨漏水很嚴重,夏天則像住在火爐旁邊,生活可想而知。 但我們都沒有怨言,默默地生活下去,記得當年熱茶加進冷飯再加點豉油,就是我美味的零食了。

  7. 獅子山精神」的概念始於七十年代,勸勉香港人不屈不撓奮發向上。 由於香港經濟當時發展蓬勃、機遇處處,「獅子山精神」在時代的巨輪下成為了香港人心中的信仰。 但時移世易,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社會上流的機會亦隨之減少。 從2019年肆虐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影響了草根階層的生計,而市場過剩的資金流動性和長年的低利率水平更使香港的財富差距問題日益嚴重。 獅子山精神尚存,但獅子山夢何在? 最後一節的港大經管學院 x 香港總商會線上研討會於2021年11月11日舉辦,並以「社會不公:獅子山精神在香港仍奏效嗎? 」 (Social Inequality: Does the Lion Rock Spirit Still Work in Hong Kong?)

  8. 2018年10月19日 · 真正獅子山下的生活經驗提升精神層面,則是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2002年宣讀財政預算案後引用《獅子山下》歌詞。 「他後來在港大亦唱了這首歌,我也有看,除了覺得他唱得普普通通,更覺得被騎劫了。 1997年的《獅子山下》是悲憤的,我們努力了那麼多年,又再次前路茫茫,如果真的瓜老襯的話,要抓着什麼呢? 一定是羅文的歌聲。 」吳俊雄不曾懷疑過梁的用意,但對於他唱這首歌來代表香港人,則不太認同。 他指,香港得,不是因為死慳死抵、拼搏精神,還有許多其他因素,譬如敢言、尊重多元、關懷弱勢,但歌曲都沒有提及。 「他唱這首歌,只強調拼搏精神,獅子山下的符號本來就有許多面,他只抽取其中一樣,並簡化地放大。 2002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讀財政預算案後引用《獅子山下》歌詞。 (資料圖片/路透社)

  9. Lion Rock Spirit ( Chinese : 獅子山精神 ), also known as the Spirit of Hong Kong ( Chinese : 香港精神 ), [1] is a term referring to the "can-do" attitude of Hong Kong people and their collective determination to improve their live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It has been compared to the " Blitz spirit " and the " American Dream ". [2] [3]

  10. 2022年6月9日 · 獅子山精神的概念始於七十年代,反映當時小市民為生活努力打拼、不用依靠政府(當時港英殖民地政府在民生方面沒有太多政策上的幫助)、在逆境中艱苦奮鬥、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和諧包容的年代,是一種刻苦耐勞、不屈不撓、胼手胝足、開拓進取、力爭上游、勤奮拼搏、實幹進取、應變靈活、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動力泉源和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香港奮鬥精神的象徵。 以筆者為例,筆者小時候家境清貧,跟許多上一代香港人一樣,父母是五十年代從內地來港謀生的移民,一家五口經歷不少艱苦的日子。 當時香港整體並不富裕,政府對新來港移民也沒有什麼政策幫助,惟有靠自己雙手去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 我爸媽來港就是住在臨時蓋搭的木屋裏,下雨漏水很厲害,夏天則像住在火爐旁邊,生活可想而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