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家炳,生于1919年,是客家人,祖籍在广东梅州市大埔县。 大埔,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也是客家人聚居之地。 大埔全县通行客家话,部分地方兼讲漳州、潮州话。 值得一提的是,大浦还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祖籍地,香港嘉禾电影创办人邹文怀、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等,均是大埔人。 田家炳祖居——“拱辰楼”,位于大埔高陂镇银滩村,系田家炳的高祖父田振多所建。 拱辰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也就是1796年,迄今已二百多年。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香港繁體. 工具. 田家炳, 大紫荊勳賢 , MBE , BH (英語: Tin Ka-ping ,1919年11月20日—2018年7月10日),生於 廣東省 梅州市 大埔縣 , 客家人 , 香港 企業家 和 慈善家 。 1935年,田家炳輟學從商,建立茶陽瓷土公司,成為越南最大的瓷土供應商。 1939年,日本佔領汕頭,轉往印尼從事樹膠工業,業務鼎盛。 1958年,因避印尼 排華 風潮及使兒女接受 中華文化 ,舉家移居香港。 創立「田氏塑膠廠」,後成立「田氏化工」,專事生產塑膠薄膜和人造皮革,協助香港的塑膠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1990年後,先後在廣東東莞及廣州設廠擴充業務。 田家炳專於 慈善 公益 事業,尤重教育,在整個 大中華地區 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善業。

  3. 田家炳Tin Ka Ping1919年11月20日2018年7月10日),祖籍广东梅州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田家炳早年在越南经商后转赴印尼经营橡胶工业1958年移居香港创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历任京华银行董事 ...

  4. 田家炳. (香港企業家、慈善家) 鎖定. 田家炳Tin Ka Ping,1919年11月20日 [22] ~2018年7月10日),祖籍廣東梅州香港企業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會 創辦人,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1] 田家炳早年在越南經商,後轉赴印尼經營橡膠工業;1958年移居 香港 ,創辦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歷任京華銀行董事、新安企業公司及華安置業建築公司董事長、田氏塑料廠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田化化工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家炳基金會董事會主席;2018年7月10日上午,田家炳與世長辭,享年99歲。 [2]

  5. 2018年8月8日 · 田家炳一共有九9位子女包括慶先淑珍淑玲熾先定先和淑芳淑蓮文先和榮先。 田氏四位兒子都在美國、加拿大和瑞士等地的大學就讀,全部都學有所成。 而九個兄弟姊妹感情要好,殊不簡單。 而且第三代也有些已30來歲了筆者覺得田氏的家族的成員大都氣宇軒昂正派有為。 田老先生在臨終前在病牀上給兒女的叮囑是:「每逢禮拜六晚全家將來住家作全家聚會以表親情為盼」,可見他一生都重視家庭的信念。 他是個非常傳統的父親,重視教育下一代,重視飲水思源,慎終追遠,他雖然不苟言笑,較為嚴肅,但總是關顧每一位子女,每一位孫兒。 要了解田先生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其實並不太難,因為他的兒子和媳婦、女兒和女婿等都寫過不少有關他們對父親的觀感和兒時回憶的文章。

  6. 2024年2月28日 · 感动香港十大人物2010年). 田家炳, 大紫荆勋贤 , MBE , BH (英语: Tin Ka-ping ,1919年11月20日—2018年7月10日),生于 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县 , 客家人 , 香港 企业家 和 慈善家 。. 1935年,田家炳辍学从商,建立茶阳瓷土公司,成为越南最大的瓷土 ...

  7. 德本家教,“百校之父田家炳家族史. 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董事会荣誉主席田家炳. 田家炳的慈善享誉海内外品德为众人敬仰也获得很多荣誉1982年他获得英国女皇荣誉勋章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1965年发现的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2010年又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大紫荆勋章”。 另外。 一心捐资助学的田老,获得广东、福建、青海等多个省政府颁授的荣誉勋章,而且是全国80多个市县荣誉市民,数十所大学的荣誉教授。 田家炳是首届“叶剑英奖”获得者。 人走了,天空中还有那颗星依然闪亮、璀璨。

  8. 2022年11月22日 · 2022-11-22. 字旅相逢. 標籤: 人民素質 灼見原創 灼見獨家 田家炳 積德. 田家炳先生深信教育才是提高人民素質的根本方法。 (田家炳基金會提供圖片生活在香港誰沒聽過田家炳先生的名字我早就從報刊上的報道認識這位慈善家的點滴事跡2019年初因緣際會得田家炳基金會之邀參與田家炳先生故事的編寫讓大家緬懷他的嘉言懿行傳承他勤奮儉樸律己甚嚴自強不息的精神。 為此,我閱讀了田先生的自傳《我的幸福人生》(2014年)、《夕陽穿榭補花紅──溥施隆教的田家炳》(2012年)及《田氏族譜》(2015年),又參考了有關他的生平資料,如報刊專訪、數碼影片光碟、視頻……我將基金會交予我所有的資料,全看過不止一遍,對於田老的一生,比較深入了解,從他的身上,亦學會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