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白露

      •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農曆八月初五
  1. 最近更新: wsyaox3. 白露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秋季第3個節氣干支歷申月的結束與酉月的起始。. 鬥指癸太陽達黃經165度於公曆9月7-9日交節。.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 由於冷空氣轉守為攻,白晝有陽光尚熱,但傍晚後 ...

  2. 白露 ,是 二十四节气 之一,每年在9月7-9日之间,斗指 庚 , 太阳 位于黄经165°。. 白露是 二十四節氣 中的第十五個節氣。. 每年八月中( 西曆 9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 黃經 165度時為白露。.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 ...

    開始
    結束
    甲辰
    2024 - 09-07 03:11
    2024 - 09-22 12:44
    癸卯
    2023 - 09-07 21:26
    2023 - 09-23 06:50
    壬寅
    2022 - 09-07 15:32
    2022 - 09-23 01:03
    辛丑
    2021 - 09-07 09:52
    2021 - 09-22 19:21
    • 概览
    • 历史渊源
    • 天文历法
    • 气象变化
    • 物候现象
    • 农事活动
    • 传统习俗
    • 文学创作
    • 起居养生

    [bái lù]

    二十四节气之一

    展开44个同名词条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候平均气温”标准,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民谚云:‘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尚热,但早晚天气已有凉意,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此外,这个时节还需预防秋燥。 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拉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白露,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这是“白露”名由之一。

    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廿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上古时代以北斗七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称月建)。如《淮南子·天文训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准,即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作为寅(摄提格)月、卯(单阏)月、辰(执徐)月、巳(大荒落)月、午(敦牂)月、未(协洽)月、申(涒滩)月、酉(作噩)月、戌(阉茂)月、亥(大渊献)月、子(困敦)月、丑(赤奋若)月之始。

    白露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

    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这时,中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

    综述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

    “鸿雁来,玄鸟归。”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同时,要给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华北地区,此时也是秋收大忙季节,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秋收的同时,还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因为“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除此之外,得抓紧时间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好准备。

    白露节气后,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黄淮、江淮及华南等地要抓住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白露期间,华南日照较处暑骤减,且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对此,要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时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吃番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啜米酒

    生活谚语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白露麦,硕茬粪。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启。 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棉怕白露连阴雨。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深耕不细耙,苗子难出齐。 深耕不耙深,苗子难扎根。 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贪耕不耙,枉把力下。 光耕不耙,枉费犁铧。 贪耕不耙,满地坷垃。 白露节,枣红截。 白露枣儿两头红。 白露到,摘花椒。 白露到秋分,家畜配种带打针。 白露到秋分,家禽快打针。 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养鱼没啥巧,饵足水质好。 鱼吃多种草,看你找不找。 水草是粥,旱草是饭。 种田靠肥料,养鱼靠饵料。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文学意境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中的白露时节,是恬淡惬意的。而杜甫作于秦州的《月夜忆舍弟》写尽了亲人离情:“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生活起居

    白露时节,早晚温差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穿衣。“白露节气勿露身”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在饮食上也得多多注意。《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指在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要预防秋燥,可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 《清嘉录》记载:“谚云:‘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尚热,但早晚 天气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此外,这个时节还需预防秋燥。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养生保健

    •综述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身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凡是因过敏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平时在饮食调养方面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肥腻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平时要经常开窗通风,让居室内外空气流通,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不要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去;有晨雾的天气尽量不外出,更不能在晨雾中锻炼。 •适宜食物

  3. cmk.ha.org.hk › zh-cht › information-index二十四節氣 | 白露

    白露時間. 2024年白露的時間是 9月7日。. 白露是秋天的節氣夜間氣溫下降較快而令到水氣開始凝結成露水露水晶瑩剔透因呈白色而得名白露」。. 氣候特點. 白露時節,夏季的熱空氣漸被秋季的冷空氣取代,日照時間較短,氣溫下降較快。.

  4. 2023年8月30日 · 廿四節氣中的白露」,在2023年是9月8日白露的意思是甚麼一早一晚天氣開始轉涼日常有甚麼要注意而有甚麼食物適合此時進補

  5. 其他人也問了

  6. 白露 ,是 二十四節氣 之一,每年在9月7-9日之間,斗指 庚 , 太陽 位於黃經165°。. 白露是 二十四節氣 中的第十五個節氣。. 每年八月中( 西曆 9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 黃經 165度時為白露。.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

  7. 2023年9月7日 · 白露節氣介紹 習俗禁忌諺語天氣養生重點一次看圖片來源Pexel). 節氣「白露」是哪一天?. 白露落在每年國曆的9月8日或9月9日,2023年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