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21日 · 香港一日上千人確診去到4月底我地wild guess假設累計確診人數可能會升到5.6萬人之前城大有個數學模型估計會去到近廿萬人確疹。 如果真係咁多人確疹,恒生賠都賠到燶呀。 一人賠18萬,5.6萬人要賠成100億架。 假設700萬香港人都去買晒,每人畀58蚊,佢都只係收得4億元,完全唔夠賠囉,係計唔通條數架。 恒生咁大間公司,咁都計錯數? 好明顯係,個Product出的時候,精算班友諗住香港清零政策,無乜人會中,可以開個大額賠償,吸人黎幫襯。 但佢地低估咗omicron的傳播力量,亦高估咗政府清零的能力,結果要即刻縮沙,改番低個賠償金額,都咪話唔肉酸呀。 人地唔放上討論區,佢地都唔發現咁大鑊,真係要檢討下啦,同埋多謝下連登師兄。

  2. 2022年10月31日 · 官媒的言論未見釋出政策調整的訊息而確診人數上升及冬季漸近則令市場開放的可能性降低。 CNY及CNH 持續向低位進發,陸股通的資金持續淨流出的情況,皆反映外資對中國前景投下的不信任票。 假如政策轉向未見曙光的話,相信A股與外圍逆向而行的表現仍會持續下去。 港股的表現與A股息息相關,同樣大幅跑輸環球其他主要市場。 即使隔晚美股向好,恒指最多只升14點便見全日高位15441點,其後跟隨A股偏軟並持續向新低進發。 最終恒指大跌564點報14863點,主板成交維持於1246億,北水淨流入則降至42.8億。 港股與美股跟跌不跌升的情況再度出現,主要的問題仍是在於資金流向之上。 雖然美滙指數現時回落至約110水平,唯港元則仍然徘徊與弱方保證水平,與人民幣匯價可說是難兄難弟。

  3. 2021年4月23日 · 此外本港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由高峰期的逾100人近日回落降至單位數至低雙位數。 加上,零售銷售數據連跌24個月後,2月份終見反彈,零售業銷貨額臨時估計按年增長30%至295.48億元。

    • 疫情刺激抗疫藥品需求
    • Ah股折讓收窄
    • 新藥概念憧憬模糊
    • 結語

    新華製藥生產的並非新冠疫苗,而是針對發燒等症狀的藥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中,山東新華製藥生產的退燒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令皆在列,而收鼻水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亦在該目錄內。 面對民眾搶藥潮,新華製藥表示,正積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有關要求,生產車間多條智能化生產綫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布洛芬片、維生素C片等市場急需藥品,全力保障市場供應。 新華製藥首三季收入按年升1成至至54.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只輕微增長3%至約3億元。而根據中期業績的詳細分解,新華製藥營業額按年升3.2%至36.7億元,當中的解熱鎮痛原料藥的營業額為15億元,佔總營業額40.9%,而片劑、針劑及膠囊劑等的製劑營業額為16.3億元,佔總營業額44.4%,且該...

    另一個支持新華製藥股價修復的因素是H股較A股有高折讓。A股行情高漲,拉動H股表現,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為41%,新華製藥A股較H股溢價為2.3倍,對比指數,新華製藥要收窄AH差距,股價明顯尚有很多上望的空間。然而,2022年6月時,新華製藥的AH股差價高達5倍,反映兩者差距已大幅收窄。加上A股估值偏高,因此H股折讓未能成為公司股價再上的好理由。

    新華製藥近來股價飆升背後還伴隨新冠肺炎新藥的概念。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12月5日在《Nature》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顯示熊去氧膽酸(UDCA)可用於預防新冠感染,而新華製藥也有生產熊去氧膽酸片,惟有關藥物尚未商業化。 熊去氧膽酸能否用作防治新冠肺炎仍需更多臨床研究,相信短期內不會成為新冠肺炎的治療藥,而該藥沒有專利,市場有能力生產該藥的藥廠眾多,因此熊去氧膽酸概念對新華製藥的影響是炒作多於實際。

    總括而言,新華製藥盈利前景無疑可因疫情看俏,然而公司及市場對盈利增長預測均欠奉,難作盈利預估來衡量估值。客觀而言,新華製藥2022年全年盈利相信難以倍升,而即使2023年首季能有2倍以上的盈利升幅,增長也難以一直維持。加上A股估值較H股炒高更多,回調壓力也大,可能拖累H股表現。最後觀乎新華製藥H股市值僅30億元(一周前不足20億元),但每日成交額高逾20億元,可以預期股價會較波動,故不建議現水平高追。 作者:Carlos Hie 更多內容: 恒指動力消失 關注萬九關支持 內地出行限制放寬 吼三隻零售股 內地准許跨區自由流動 三大出行股勢迎復甦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

  4. 2020年11月27日 · 截至最新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高達5,870萬人死亡人數達139萬人具潛力的疫苗股自然備受市場關注。 由康希諾生物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度良好,管理層稱其疫苗在攝氏2至8度可以長期穩定,意味不用超低溫冷藏,相比輝瑞及BioNTech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雖然最先公布有效率達90%以上,但保存溫度要達攝氏負70度,讓市場對疫苗運輸、分發和成本上感擔憂。 然而,在這場全球重大公共危機中,疫苗作為各國最緊急所需,價格成為敏感問題,疫苗定價應該讓生產商獲利抑或成本定價? 又是否應讓全部人免費接種,政府埋單? 無論如何,企業顯然會面對定價壓力。 因此,即使最終能夠成功研發新冠疫苗,亦難言可成盈利來源,故對康希諾生物有興趣的投資者,宜先從基本面了解公司的在研管道會更為保險。

  5. 2022年7月12日 · 主要的消息包括: 1) 國家統計局在週末公佈6月份CPI 及PPI,分別按年上漲2.5% 及6.1%,兩者皆稍高於預期 (前者2.4%; 後者6.0%) -> 通脹升溫減低人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 2) 疫情在內地多個地點爆發其中上海新確診人數創自5月28日以來新高澳門亦因疫情暫停非必需工商活動七天 -> 疫情引發中國經濟前景憂慮,或再次出現封城等措施; 3)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行政處罰消息, 市場對放寬新經濟股監管的期望落空. 4) 恒大債權人否決公司延付半年的安排,令內房債務危機再次升溫. 對於相關的負面消息,筆者則有以下的看法: 1) 雖然6月份CPI 及PPI 皆稍高於預期,但對比環球市場動輒近10% 或以上的 CPI (日本除外),國內的通脹仍屬可控水平。

  6. 2022年12月15日 · 內地准許症狀輕微確診者居家隔離加上感染人數上升遙距應診及藥物需求急增阿里健康及平安好醫生業務料急速發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