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6月14日 · 嘉興市的端午節有着獨特的祭祀蠶神嫘祖習俗,這是因為端午節是當地蠶收穫的季節,有謝蠶花的習俗,俗稱「蠶花利市」,南湖周邊的蠶民都會到南湖煙雨樓的大士閣祭嫘祖,同時,在南湖來划龍舟競渡娛神,競渡前要先將龍頭抬到嫘祖前像前祭拜;晚上還要點

  3. 2022年5月17日 ·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與活動眾多,常見的有:吃粽子立蛋和划龍舟等等。今年端午節是什麼時候?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活動?跟著親子天下一起來了解吧!

  4. 2024年4月11日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划龍舟哪裡看? 除了吃粽子、立蛋,還能做一件事招財. 2024年端午節連假共有3天,端午節習俗活動非常多元,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不少活動能沾染節慶氣息。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倪旻勤 整理. 商周頭條 2024.06.0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俗專家指出,在端午節午時裝水,並在水中放入硬幣煮開可招財。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廣告. 加入商周,成長自我價值. 累積觀點,讓知識成為力量. 端午節的習俗活動多和驅邪、避煞有關,例如戴香包、掛艾草,儲存「午時水」。 午時水又叫「端午水」或「純陽水」,指的是在端午節當天午時之間取得的水,除了可以化解煞氣,也可以用來招財或製作錢母。 在習俗上船是一.

  5. 2021年12月1日 · 端午節有很多傳統習俗與相關活動,大多都與祭祀、避邪和驅蟲有關,以下為常見的幾種端午節習俗: 習俗1:包粽子. 端午節包肉粽、吃粽子的習俗在很多文化中都有,各地更發展出許多特色口味粽子; 台灣各地有著許多不同種類的粽子,如:原住民粽、客家粽、 南部粽 與 北部粽 …等等。 現在, 粽子已經成為華人的一項經典美食 ,除了會在端午節作為供品,也會當作日常餐點、點心。 延伸閱讀: 包粽子的方法教學,7個流程步驟包出完美肉粽.

    • 端午節的習俗1
    • 端午節的習俗2
    • 端午節的習俗3
    • 端午節的習俗4
    • 端午節的習俗5
    • 紀念屈原
    • 驅病防病
    • 吃粽子
    • 划龍舟
    • 驅五毒
    • 立雞蛋

    大家所認識端午節的由來大多都是為紀念屈原。沒錯,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之一。在春秋時代的時候,屈原是一位愛國的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導富國強兵,提倡力主聯合齊國抗秦國,可是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他的才能不被賞識,之後又被免職被趕出都城和流放。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因此,他在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品《懷沙》後,就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於是就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因此,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自盡的這一天,有了包粽子的習俗,也將這天稱為端午節。

    在古代,五月俗稱「惡月」、「毒月」,五日又稱「惡日」、「毒日」,因此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是古時人們最忌諱的日子。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端午節一直是作為祛除病疫,驅邪禳災的節日。端午節期間是由涼轉熱的時候,一般會多雨潮濕,是毒蟲滋生的最佳時機,這時候人們就會容易生病。

    古時候的鄉民為了避免魚蝦吃屈原的屍體,所以將竹葉包著糯米飯投入江中,希望能保持屈原屍首的完整,到了後來就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互相饋贈,成為端午節的代表食品。時至今天,經廣泛的流傳後,不論是粽子的造型或味道上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閱讀更多:《端午節7大粽子做法/食譜》

    相傳當時有人在汨羅江划著船中想尋找屈原的屍體,至今就演變成划龍舟的習俗。不過其實划龍舟這活動並不限於端午節才舉行,龍舟競渡的習俗早於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古人將船當作送走災邪的工具,既然是送邪,當然是越快越好,於是便衍生出端午競渡的習俗了。

    有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古代人們將蛇、蠍、壁虎、蜈蚣、蟾蜍等稱為五毒,用驅五毒的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所以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貼在門、窗、牆、上,或者繫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有俗語謂:「春分到,蛋兒俏。」如果在端午節當天正午的時侯能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未來的這一年會有好運的到來。 其實原理是於端午節當天,當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恰巧形成兩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從而作用在雞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來。大家不妨在端午節當天試試呢!

  6. 端午節有何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習俗. A. 端午吃糉子. 端午之民俗活動極其豐富,很多活動具備濃郁的地方色彩,儘管各地民風差異很大,但是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幾乎是全國各地共同的端午習俗。 端午糉子. 糉子作為食品,在東漢時期就已出現,到了晉代,方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 在一些地區,糉子除了是端午的食品外,還是端午祭祀的主要貢品。 糉子的起源諸說不一,最早記載糉子的是漢代許慎的 《說文解字》 。 曹娥碑及《會稽典錄》記載是為了紀念曹娥, 《本草綱目》 記載是為了祭祀蛟龍。 最為人們接受的是紀念屈原的傳說。 根據《齊諧記》記載,屈原在汨羅自沉後,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傷害他的軀體,人們紛紛將米飯等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

  7. 2022年3月22日 · 端午節日期是農曆的五月五日,有著許多為人熟知的 端午節習俗,包括最知名的吃粽子划龍舟這兩項據傳與屈原有關的習俗以外,另外還有立蛋、掛艾草、戴香包等大家可能都有聽過,但比較少經歷的傳統習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