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日 · 1359. 5月開始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對於民眾來說若想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 本篇透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系主任及中國人壽資深副總經理點出民眾思考的盲點。 5月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許多民眾皆因此被喚醒危機意識而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 此外由於先前臺灣出現首例30歲男子在接受AZ疫苗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加上國外新聞也出現諸如之清況,令許多民眾擔憂施打疫苗後,萬一出現副作用該怎麼辦? 對此,許多業者紛紛推出疫苗險供民眾投保。 在市場選擇多元的狀況下,民眾投保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 投保防疫保單應從需求出發,瞭解保障內容.

  2. 2023年2月1日 · 在此建議尚未確診的民眾確保身體狀況維持在一定水平外,也要施打疫苗提升免疫力;確診的民眾則要留意自身的恢復情形,若有長新冠症狀要及時尋求醫療協助。

  3. 2021年1月1日 · 1.先進醫療科技進步,商品給付須更符合未來客戶自費需求. 先進醫療技術持續引進,但健保並無全額給付較新式且昂貴的醫材,民眾須自費或自付差額,而許多新型藥物、醫材或療法也非傳統健康險的理賠項目,如傳統癌症險以給付癌症後住院、手術、化療為主,但並不針對高額的標靶藥物額外給付。 因此,未來商品可設計以罹病為條件,而非以藥物或治療方式為條件,搭配一次給付型態的商品(如初次罹患重度癌症一次給付100萬元),讓保戶可自行運用於補貼後續高額醫療費用為主,並同時避免因未來醫療技術進步取代過往治療方式,而衍生是否理賠的困擾。 2.隨著健保制度改變,投保與理賠同步增加,商品須更注重風險控管.

  4. 2020年6月1日 · 「今天的新增病例是……」,只要打開電視或網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是這段時間臺灣民眾螢幕的共同畫面,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際,人心惶惶,而保險是一個關於「人」的行業,業務人員的業績也因此備受考驗。 根據臺灣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二 二 年一月~三月壽險業總保費收入達7,832億2,400萬元,較去年度8,715億5,600萬元減少10.1%;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2,170億1,300萬元,較去年度3,483億3,300萬元減少37.7%。 從初年度保費收入減少的比例可以明顯看出,在深受疫情影響的當下,大部分業務人員的業績都不甚理想。 但在這個危機點,有些業務人員業績不僅沒下滑,甚至還微幅上升,台灣人壽宏暘通訊處業務處經理簡素秋便是其中一位,表現相當亮眼。 3大解方,破解「疫情悶經濟」

  5. 2024年4月1日 · 建議民眾有流感症狀時應第一時間就醫檢查及治療,而除了施打流感疫苗外,更應及早夠足醫療相關險種,在萬一真的降臨時,能用萬全的準備應對。 SHARE

  6. 2023年11月1日 · 衛生福利部衛教資訊表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中又分為A~D型,而僅有A、B型可以引起季節性的流行。 流感發作後,主要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和喉嚨痛,部分感染者會伴隨噁心、嘔吐等腸胃症狀,甚至引發嚴重併發症導致死亡。 同時,衛教資訊亦指出,若患者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嘴唇發紫、血痰等症狀,屬於流感的危險症狀,應盡速送醫治療。 流感病非一時一地的問題,望眼國際,日本東京在今年同樣受到流感問題所苦。 一直以來,流感在東京的盛行期為12~3月,然而隨著今年罹病數字不斷持續增加,東京在9月終於超過平均每哨點10例個案,更累計有207所學校因流感疾病而停課,最終緊急發布《流行注意報》向民眾強調流感問題,而這也是1999年設立《流行注意報》以來最早發布的一年。

  7. 2021年9月1日 · 回顧近一年半以來,《防疫保單》成為史上最熱銷的保險商品,可見大家心裡非常清楚保險的重要性;而施打疫苗也成為全民共識,儘管它可能對身體暫時帶來諸多不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