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網絡祭祀是近年流行的一種祭祀方式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絡平台上為逝者建墓祭掃。 由於儀式簡易、低碳環保,加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因而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在興起的同時網祭也引發爭議不斷老一輩斥其形同兒戲違背慎終追遠的孝德觀念。 資料1. 思考方向. 看圖說明. 漫畫左邊的年輕人遠在大洋彼岸,期望通過網絡祭祀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追思。 漫畫右邊的老人對於年輕人的行為感到憤怒,認為年輕人應該回鄉親身拜祭,僅僅透過網絡祭祀是不孝的行為。 漫畫中間的男親友向老人解釋,指年輕人並非心存不敬,只因身在海外留學,恐回鄉耽誤學業,才沒有親身回鄉祭祖。 年輕人的手機屏幕顯示,網絡祭祀提供虛擬的上香服務,而無需使用實體的祭品。

    • 圖解網紅現象

      思考方向 看圖說明 漫畫中網紅的Youtube頻道擁有116萬追蹤 ...

    • 圖解追星現象

      加上全球化,世界各地的娛樂作品能在國際市場上較量,若作 ...

    • 圖解網絡欺凌

      面對網絡欺凌,受害者不應再回應有關言論,並保存網上欺凌 ...

  2. 網絡祭祀是公元2000年以後的一種新興祭祀方式透過互聯網將現實的墳墓或龕位搬到虛擬的網絡世界好讓後人隨時隨地皆能祭祀已逝的親友出現網絡祭祀的原因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民工離鄉別井到外省工作除農曆新年以外無法依時還鄉祭祖掃墓因此社會上便衍生出網絡祭祀方便孝子賢孫拜祭。 自古以來,傳統中國人就特別着重親身參與祭祀的重要性。 《論語‧八佾》篇記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這段說話主要想指出祭祀是崇德報功,慎終追遠的行為。 拜祭本身純粹出於祭祀者的一番心意,故此人是祭禮的主角,若無人參與,不如不祭。 傳統中國人視祭祖為聯繫家族成員感情之重要活動,不出席會被批為「數典忘祖」而會招來抨擊。

  3. 南京當局開通網上祭掃通道」,市民只需登錄我的南京App平台就可免費網上祭祖而香港的無盡思念網站亦提供類似服務此舉可謂提供了方便途徑供民眾祭拜網絡祭祀不受時空及地域阻隔民眾無論在何時何地皆能利用互聯網進行祭拜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4月6日 · 內地傳媒近日調查發現諸多拜祭網站推出的網上紀念館服務皆可用虛假資料輕鬆建立隨便輸入姓名生平手機號碼等資料並不需要審核以致有民眾投訴稱遭人惡搞自己一個大活人居然被設立墓碑拜祭實屬荒唐這些網站還設有烈士紀念館」,惟相關人物並非真正的英雄而是些普通人甚至虛構的電視角色網祭平台更是商機無限名車名錶別墅等高額虛擬祭品種類齊全及提供包年套餐等服務總之消費愈高紀念館排名愈靠前。 奢靡浪費 互相攀比. 如此既可體現孝子賢孫們的賢孝之心,又可讓商家從中牟利,堪稱兩全其美,只是反映出來的種種亂象亦不容忽視,譬如這些平台廣設高價祭品,以排名方式鼓勵祭祀消費,與現實世界並無兩樣,結果同樣會導致形成奢靡浪費、互相攀比的錯誤祭祀觀念。

  6. 2022年3月7日 · 近年網絡上出現不同的拜祭平台其中由港產發明家袁仕傑創辦的念恩網提供多項功能是全港首個集智能族譜先人紀念頁與電子祭祀於一身的網上平台將虛擬世界與充滿神秘色彩的極樂世界接軌輕點電腦的滑鼠便能為先人獻花點燭不受時間和空間所限。 袁仕傑是香港無人不識的工業家,更是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已註冊專利1500多項,至今還不時構思新產品。 現年八十多歲的袁仕傑數年前創辦了網上追思平台「念恩網」,令他萌生研發網站概念的原因起源於2013年,當年,袁仕傑102歲的媽媽躺在病榻上不能回鄉祭祖,加上他看見移居外國的華裔朋友不知道自己的祖宗,讓他意識到現代人慎終追遠的意識越見薄弱。

  7. 2010年6月23日 · 香港食環署早前斥資兩百萬元建立網絡悼念服務市民可為死去的親友開設紀念網頁隨時隨地在網上留言弔祭及送上虛擬的祭品及鮮花有關服務推出兩日已有近1,600個用戶登記建立逾1,000個悼念網頁點擊率高達57,000次。 祭祖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在中國人的社會裡,每年均有成千上萬的孝子賢孫在清明節及重陽節到祖先墳前祭祀,慎終追遠。 但現代人工作忙碌,加上近年社會提倡低碳生活,網絡祭祀便應運而生。 有人認為,後人透過網絡祭祀,既可隨時隨地拜祭先人,又可達到環保目的;亦有人認為,這樣有違中國傳統,不尊重先人。 究竟網絡祭祀和傳統文化有否衝突? 下文將作詳細探討。 本報特約記者 陳美寶. 網絡祭祀興起之因. | 不受時空所限 方便快捷 |.

  8. 傳統的祭祀方式往往侷限於特定的場所和時間而在思念堂可以讓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祭祀活動同時網上祭祀還可以通過虛擬仿真技術模擬燃燭上香敬酒等傳統祭祀儀式讓人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思念堂等網上祭奠平臺還具有更加廣泛的參與對象和參與方式傳統的祭祀活動往往只限於親戚朋友之間的互相拜祭而網上祭祀可以讓更多的人蔘與到祭祀活動中來。 例如,通過網上公共祭祀平臺,人們可以參與集體公祭活動,緬懷先烈、祈福未來等。 同時,網上祭祀還可以通過在線討論、分享心得等方式讓人們更加深入地瞭解傳統文化和歷史。 作為一種新型的祭祀方式,網上祭祀具有諸多優點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