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9日 · 發布時間: 2024/02/09 08:00. 分享:. 不信「錢財身外物」,我才尋回銀包⋯ 3個「逆境翻身」故事背後的理財啟示. 農曆新年將至,華人社會有云:「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天我們不如就談一談「改變」。. 理財教育篇幅開始前,想先與大家分享三則小故事,看大家 ...

  2. 2023年12月31日 ·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相信清閒的退休生活是每個打工仔的夢想,但當生活變得完全沒有約束和目標時,往往可能沒有想象中快樂,甚至對自身健康產生危害。 多個退休研究報告和書籍都表明,目標是讓生活變得更有價值的東西,也是一個人每天醒來.

  3. 2019年1月15日 · 政府計劃調高長者綜緩合資格年齡至65歲引來社會爭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更於14日發表「60歲中年論」,指「當大家都120歲時,60歲才算是中年。 」引來不少批評。 如果在香港60歲才算是中年,那麼全球各地退休年歲是幾多歲? 幾多歲開始可領長者福利? 香港:65歲. 香港沒有法定退休年齡,一般退休年齡視為65歲,因在65歲退休時才可提取作為退休金的強積金。 而長者福利方面,申請資格亦因與「長者」定義有所不同。 中國:女性45至55歲、男性55至60歲. 中國法定退休年齡以工作類別區分,在企業及公務工作的男性統一為60歲退休,而女性分別為50及55歲。 從事勞動及危險工作,男性退休年齡為年55歲,女性為45歲。

  4. 2021年7月8日 · 發布時間: 2021/07/08 17:32. 最後更新: 2021/07/08 18:02. 分享:. 踏入63歲的資深投資者黎永良,一頭黑髮,身形仍然保持得很好,健步如飛,雖然愈來愈接近退休年齡,但他表示自己是寓工作於娛樂,未來亦會繼續炒股,閒時做做瑜伽、跑步、看書,人生 ...

  5. 2020年2月11日 · 今期將續談兩者在供款擁有權及提取權益方面的不同之處。 離職時可拿走整筆累算權益? 公積金計劃通常設有「歸屬比例」條款,說明僱員須在該公司工作滿若干年後,於離職時按服務年期計算可取得的僱主供款,比例由僱主訂定。 例如工作少於3年就得不到任何僱主部分的供款;滿3年可得到30%,滿4年可獲40%,如此類推。 在強積金計劃下,無論工作年期的長短,僱主和僱員的強制性供款在交到受託人後便即時全數歸僱員所有。 何時可提取? 一般情況下,打工仔要等到65歲才可提取強積金累算權益。 如僱員選擇參加公積金計劃,離職時按照「歸屬比例」計算所得利益後,公積金計劃的受託人會把利益總額中的「最低強積金利益」,轉移至僱員指明的強積金帳戶,剩餘的部分才可提取。

  6. 2021年7月19日 · 【回報追不上通脹? 強積金保守基金Fact Check: 按此 】 強積金回報跑贏通脹. 根據積金局2021年3月號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統計摘要》(《統計摘要》),截至2021年3月底,強積金總資產達11,700億元,當中超過4,200億元為扣除收費後的淨投資回報,而扣除收費和開支後的年率化回報為4.9%,高於同期1.8%的通脹率。 以年率化回報計算,各類強積金基金均錄得正回報。 可扣稅自願供款增3成. 另外,《統計摘要》亦顯示,在2021年第一季,強積金已收供款共213.11億元,以季度計算,流入強積金計劃的供款屬歷年之冠。 其中,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共12.06億元,較2020年第一季增長28%。

  7. 2021年7月29日 · 1. 選擇活得健康. 當你以為錢買不到健康,你只是未夠有錢,例如你可以透過買保健品、定期運動保持身體狀態。 隨着年齡增長,各種器官退化,我們還是需要金錢買治療,很多人因為沒有儲錢的習慣,患病後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而未能接受更好的治療,最後身體愈來愈衰弱。 所以有足夠的積蓄,是為自己未來的健康有選擇。 【天生購物狂如何防避網購失控 3個小訣竅助減衝動消費 : 按此 】 2. 選擇稱心工作. 若你沒有儲蓄,你每天都只可以迫自己工作,每天追着錢,同時也可能錯過很多其他的機會。 例如進修,因為你害怕失去現有的工作,所以只好一直在原定的工作崗位上,無可選擇地做着一份沒有時間進修的工作,然後掉入惡性循環,無法做到個人增值、人工沒加,沒有選擇的自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