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28日 · 毛誕與聖誕這一熱一冷的背後固然有官方傳導給社會的壓力但更主要的原因不在文化層面而是經濟因素。 在中國,聖誕節只是一種狂歡,更多的是購物節和消費節。 看電影、搞促銷、大酬賓、大甩賣……確切來說,這是一種商業的狂歡。 無論是否有意為之,「中國式聖誕節」都淡化了這個節日的宗教內涵。 從某種意義上說,聖誕節在中國變得越流行,其具有的基督教特性就越少。 確實如此,在中國熱衷聖誕活動而不知聖誕來歷的人很多,所謂商業式聖誕即是一場商家促銷與大眾對休閒娛樂追求的一拍即合。 這不僅體現在聖誕節,在中國的國慶節甚至傳統的中秋節、端午節以及伴隨電商興起的「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等等都在被崛起的消費文化所主導。 因此,討論聖誕節在中國遭遇「冷凍」現象也就不能僅盯着意識形態。

  2. 2021年12月24日 · 幾個認同傳統的人以和平的方式號召而不是強迫他人拒絕聖誕」,不是言論自由的體現嗎? 我在美國的時候,曾經去新奧爾良看Mardi Gras。 這個本來是基督教的節日,但尤其是在充滿末日頹廢氣氛的新奧爾良,這個節日就成了聚眾喝酒、女孩為遊人扔給他們廉價的(往往是中國做的)珠子就快閃豐乳的狂歡。 在地獄般的極樂中,總是有虔誠的基督徒,舉着大概是「你們有罪,要下地獄,趕快懺悔」一類的牌子。 雖然有些煞風景,但是雙方各上各的地獄/天堂,和平共處,沒什麼不好。 當然,自由派可以不同意這些傳統維護者的言論,以同樣和平的方式去反對。 但這裏,自由派的朋友如果有頭腦的話,應該想一想,誰是更大的敵人,或者誰是自由主義所堅持的言論自由的真正敵人?

  3. 2017年12月30日 · 時間僅隔一天的聖誕和毛誕容易在中國引發聯想今年反響格外強烈一些人在網上掀起聲勢浩大的趕走聖誕迎毛誕聲浪中共當局也在發文禁止民眾過聖誕節但同時也以擾亂社會秩序為名拒絕了多起集會紀念毛澤東的申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12月27日 · (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大眾一向稱12月26日為boxing day」 (拆禮物日),但吳秋北就在facebook發帖文指26號是毛主席誕辰125周年認為這才是中國人的聖誕節而最好的紀念就是向主席學習! 」,又附上一篇以「毛澤東著作是如何成為經典的? 」為題的文章。 此番言來惹來網民討論,有人在帖中留言,質疑是否應該學習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奪權;有人說認同毛主席的重要性,但不會神化他,亦有網民着吳秋北捐出所有資產,因為地主是毛澤東文革時代所不容的。 吳秋北不滿節目熒幕現「民族黨」三字 要求主持表態是否反對港獨 吳秋北批法官「社會罪人」被林鄭譴責 曾鈺成:為何不可鬧法官?

  6. 2018年12月27日 · 工聯會會長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在聖誕節翌日26日),於Facebook發文稱當日為毛主席誕辰125周年」,指這才是中國人的聖誕節」。他今日再撰文歌頌毛澤東讚揚毛主席令新中國站起來」,具開天闢地的首創之功

  7. 普世同歡的聖誕節慶祝的是救世主降生把毛澤東誕生日說成是中國人的聖誕節」,意味把他當成是救世主或神仙皇帝這跟共產主義思想的唯物主義史觀可說完全違背並把人民從創造歷史的主人翁變成信眾信徒」,只跟毛的路線走

  8. 聖誕節休戰 (法語: Trêve de Noël )泛指發生於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的 平安夜 或 聖誕節 中, 德國 與 英國 或是 德國 與 法國 軍隊間一些短暫且非官方的 休戰 ,而狭义的聖誕節休戰是指從1914年聖誕節延伸到1915年年初的那段時間,德英軍隊於各自駐紮的 西線 所發生的休戰行為。 此外在1915年德法軍隊之間也有一場聖誕節休戰,而類似的情節也在1916年 復活節 的 東線戰場 發生過。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 是指從1914年7月28日 七月危機 後到1918年11月11日,自 歐洲 開始波及到全世界許多 大國 的 世界大戰 ;整體大戰以 三國協約 為中心,一同對抗 同盟國 而陸陸續續發生大小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