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胰臟囊腫

      Image courtesy of x-mol.com

      圖片: x-mol.com

      • 所謂的臟水泡其實就是胰臟囊腫。 醫師會從大小、位置、數量、影像學特徵,來判斷囊腫是惡性或良性,或抽取囊腫中的液體幫助診斷。 由於胰臟位於人體後腹膜腔,是兼具內分泌與外分泌功能的狹長型腺體,需要透過電腦斷層(CT)與磁振造影(MRI)等高階影像學工具,才能看出胰臟囊狀病灶。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2月22日 · 曾敬棠醫師進一步解釋胰臟水泡裡面85是因胰臟發炎後產生的偽囊腫15才是真正的囊泡跟囊腺腫瘤而這15裡面可分為4種:「漿液性囊腺腫瘤」、「黏液性囊泡腫瘤」、「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還有在年輕女性比較容易發生的固狀偽乳頭狀腫瘤」。 後三者有較高癌化風險歸類為潛在惡性腫瘤。 發現胰臟水泡怎麼辦? 3情況應做內視鏡超音波細針抽吸. 他建議,當發現胰臟水泡時,要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 當發現胰管變粗、囊腫大小超過3公分或是裡面有不規則腫塊存在時,應做內視鏡超音波合併細針抽吸術抽取囊腫內液體 ,進行黏稠度、腫瘤指數、胰澱粉酶、細胞學檢查及病理檢測。 囊腫液體可初步觀察惡性度.

  3. 2024年1月10日 · 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表示胰臟囊性腫瘤又稱為胰臟囊腫胰臟水泡許多人檢查發現胰臟長囊腫後相當擔心是罹患癌王胰臟癌不過大家大可不必太緊張因為胰臟水泡有機會自己消失他分享曾收治一名30歲病患透過健檢發現有胰臟囊性腫瘤」,而且診斷時已經有2.4公分原本年紀輕輕就被診斷胰臟有問題非常擔心但經過一系列詳細檢查後再加上沒有任何症狀抽血檢查也無異常建議追蹤即可。 看更多: 胰臟癌難發現! 醫曝:胰臟曾發炎、長水泡的人癌變機率大. 胰臟囊腫會不會消失? 主要還是看「類型」 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追蹤3年,患者的胰臟囊腫竟然自動縮小了,從原本2.4公分,縮小到2公分,最後竟然縮到1.5公分。

  4. 2021年8月29日 · 水泡的正式醫學名稱叫做囊腫Cyst),臨床上的表現是一個中空的構造裡面充滿了液體因此也叫做水泡胰臟的水泡是一個特殊的族群與大多數其他器官的水泡不同有些胰臟水泡是具有癌化風險的其中較危險的是胰管內乳突狀黏液性腫瘤與黏液性囊狀腺瘤這兩類胰臟水泡若無定期追蹤有一定的風險發展為近似胰臟癌的惡性腫瘤。 胰管內乳突狀黏液性腫瘤的特徵是與胰管互相連通,並且會分泌透明的黏性液體而得此一名稱,臨床上常見於胰臟頭部居多。 黏液性囊狀腺瘤則不與胰管相連通,常以胰臟體部的水泡呈現,合併水泡內壁的不規則增生或分隔。

  5. 2021年6月28日 · 近年多了市民做體檢偶然會在超聲波或電腦掃描發現胰臟長了個囊腫 (俗稱水泡)。 根據文獻上的不同研究胰臟囊腫在成年人口的發病比率約為百分之二至十在亞洲人年長者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較常見胰臟囊腫的種類繁多除了由胰臟炎引起的假囊腫」 (Pseudocyst),大部分屬於腫瘤性囊腫 (Cystic neoplasm),主要可分為漿液性囊腺腫瘤 (Serous cystadenoma),黏液性囊腺腫瘤 (Mucinous cystadenoma),及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後者又可再分為主胰管型 (Main duct IPMN)及分支胰管型 (Side-branch IPMN) 。

  6. 2019年10月5日 · 水泡在醫學上稱做囊腫肝臟腎臟等器官也會長水泡但以良性居多胰臟水泡就不一定需要進一步鑑別診斷因為有些是單純水泡也可能是腫瘤性囊腫。 醫師也會從大小、位置、數量、特徵來判斷腫瘤是惡性或良性,或抽取囊腫中的組織幫助判斷。 胰臟癌症有90% 都是胰臟腺癌,另外約5% 是神經內分泌癌,5% 是黏液性腫瘤,必須特別小心分辨。...

  7. 2024年2月23日 · 胰臟水泡會變胰臟癌嗎廖思嘉指出臺中榮總針對2019至2022年期間共32位胰臟囊腫的病人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併細針抽吸術進行分析發現胰管越粗越有可能是黏液性腫瘤而且有較高的癌化風險研究結果發表於2023年6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國際消化系內視鏡網絡年會IDEN),提供內視鏡超音波併細針抽吸術在胰臟囊腫的診斷上的應用以及潛在惡性之危險因子。 建議胰臟囊腫的病人,在病情需要下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及必需的細針抽吸術分析囊腫液體,以利判斷後續是否需要手術或持續影像追蹤。 當你發現自己可能有胰臟水泡時,不要驚慌,儘快尋求胃腸肝膽科醫師的協助,安排內視鏡超音波,必要時合併細針抽吸術,以便判斷胰臟囊腫是否具有潛在惡性的可能,及早發現並求醫。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