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0日 ·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膝蓋痛. 膝蓋痛是一種 常見且複雜 的疼痛,有些人在進入冬天或夏天,或下雨濕氣較重時,就會出現膝蓋痛,其背後原因是很複雜的。. 造成膝蓋 疼痛的部位 ,可能是膝關節、膝蓋骨、韌帶扭傷或撕裂、或軟骨等骨骼結構、或整個 ...

  2. 2024年1月9日 · 中醫認為風寒濕等病邪最容易在膝蓋關節處聚集,所以就會造成膝關節疼痛。 針灸對於緩解關節腫脹疼痛、加強周圍肌力、驅除外邪、補益正氣具有一定功效。

    • 風寒侵襲人體
    • 寒濕侵襲人體
    • 濕熱侵襲人體
    • 全身氣滯血瘀、經絡不通
    • 肝腎虧虛

    上面提到風、寒、濕是造成「痹證」的主要原因,這裡先討論風寒。古書《諸病源候論》提到:「風邪隨氣而行」;《聖濟總錄》提到:「風為陽氣,善行數變」 中醫提到的「風」,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一旦進入體內會出現疼痛四處遊走的現象,所以也稱為「行痹」。古人認為單純的風,可以運用補血之治療方法,因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然而,多數的時候「風」與「寒氣」都是一起運作的,這時候也要去除寒氣才行。由於寒主凝滯,所以疼痛位置不會變,四肢冰冷,天氣冷時更嚴重,四肢加熱溫暖後得以舒緩。 這種風寒關節炎,很明顯的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就會變嚴重,所以可以從天氣變冷時的經絡現象直接觀察到原因。由於寒是一種陰氣,在冬天會侵蝕陽經的能量,所以到了冬天的時候會出現以下這種經絡型態,最容易出現關節疼痛。 2021年11月時,台灣...

    風寒通常也會伴隨濕氣,以台灣地區為例,經常都是寒流伴隨下雨天,因此風、寒、濕通常一起存在,不容易區分開來,古人才會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 「濕邪」與「寒邪」一樣很難驅離,疼痛固定不變,甚至會讓肌膚麻木不仁、肌肉頑硬、骨節變形。由於寒濕都屬於陰邪,所以會侵蝕體內陽經的能量,因此到了陰雨的天氣時,就可以運用經絡檢測來證明這個現象。 陽經沒有能量,意味著體內的小腸、大腸、三焦、膽經、胃經與膀胱經沒有能量,氣血不足。各位讀者可以自行查看經絡圖,只要是這些經絡走過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現疼痛,那確定是"全身無處不痛"了。 古人運用「溫陽化濕」的方法,讓寒氣與濕氣離開體內,體內經絡陽氣充足,運行自然通暢,任何造成疼痛的關節炎就會自動消失,這就是古人治療關節炎的基本原理。

    上面提到風寒濕會造成痹症,那「熱」會不會造成痹症呢?古人發現也是會的! 通常這種熱發生在夏天,而夏天主氣是濕氣,因此濕熱通常是一起出現的。除了四肢關節疼痛之外,會有發熱、口渴、煩躁、舌紅苔黃燥,脈數...等等症狀。 既然這是夏天的主要症狀,只要觀察夏天最常出現的經絡現象,就可以清楚看出原來就是「鐵三角經絡型態」以及其變化型所造成。在夏天高機率出現肝經實證,脾經、膀胱經虛證,若結合濕氣的話,很容易出現關節炎。 各位讀者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痛風總是出現在大腳趾?大腳趾不就是肝經與脾經的起始點嗎!現代醫學發現壓力與過勞就會出現痛風,許多會員都已經親身實驗,只要熬夜超過三天,經絡型態就會自然出現鐵三角。 痛風容易出現在男性、肥胖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身上,而這些人最容易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這種經絡...

    上面提到,多數人的關節炎,是體內有風、寒、濕、熱所造成的,絕大多數的人體內都是全部一起來!也就是體內蘊藏非常複雜的現象,最後變成很難治。這都是在人生的每個過程中,沒有正確養生所塑造來最後的結果。 從多數現代人的體質看來,平常體內就有蘊熱,而後外感風寒濕,而出現各種痹證。古書《金匱翼》中就已經觀察到這種現象:「腑臟經絡先有蓄熱,而復遇風寒濕氣客之,熱為寒鬱,氣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熱,則痹然而悶也。」 這種現象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全身氣滯血瘀、經絡氣血全部不通,哪一條經絡阻塞嚴重時,那一條經絡就會出現疼痛!由於現代醫學不知道什麼是經絡,所以通常找不出來原因。 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全身的經絡拍打,先讓自己的全身經絡疏通再說,也可以配合一些通經絡、補氣血的中藥或食物,這可以說是解決複雜問題的第一步。...

    肝腎虧虛幾乎是所有中老年人去找中醫治療,中醫師最常診斷的一種證候。原因很簡單,所謂「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時,全身筋骨失養就會疼痛。 由於中老年人以及更年期之後的人,肝腎都是呈現氣血不足狀態,因此最容易出現全身筋骨酸痛,這與現代醫學觀察出來的數據完全一致。 肝腎虧虛會有什麼症狀呢?常見如:筋骨遲緩、緊繃、酸痛,眩暈、指甲枯脆、腰膝痠軟、耳鳴、耳聾、牙齒搖、掉頭髮、陽萎、遺精、四肢關節痛...等等。 肝腎虧虛究竟是什麼?可以從觀察老年人的經絡型態得之,多數人從青壯年就開始出現「陽虛」及「鐵三角」經絡現象,只是不穩定。而到了老年之後這兩種經絡型態結合,穩定不變成為「上實下虛」經絡型態。 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出,腳部能量完全不足,怎麼可能不會出現腳痛呢?因此,中老年人養生一定要補養肝腎,改善體...

  3. 2024年4月17日 · 中醫師介紹8個強化膝蓋肌肉練習及飲食建議,改善膝痛,預防膝關節退化. 文/ 李芊霖 註冊中醫師及營養學碩士 (17.4.2024) 上文提到熱愛行山的李醫師膝頭痛,或許不少人都曾感覺膝蓋不舒服或疼痛的問題,而疼痛本身亦容易讓人「不想動」,畢竟運動之後膝蓋變得更痛,或者膝關節還會退化更嚴重,是令人害怕的。 腿殘醫師說,不用怕! 只要好好練習膝蓋附近的肌肉力量,就可以打造一個穩定,有支撐性的膝關節。 膝蓋痛、膝退化的原因. 膝蓋是一個承受重量的關節,每時每刻都在使用它。 如果承重越大, 單位面積壓力就越大,容易造成退化。 膝關節退化應怎麼保養? 而減輕膝蓋損傷最好的方法,第一是減輕重量,第二是運動。 有些人說運動會磨損軟骨,事實是否如此呢?

  4. 2019年5月20日 · 國峯醫師提醒:若您擔心退化性關節炎,或是有膝蓋痛、膝蓋僵硬的困擾,請至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諮詢,點我了解門診資訊 參考文獻 Jevsevar DS.

  5. 2022年7月15日 ·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膝蓋內側痛. 膝蓋痛是常見且 複雜的疼痛 ,膝蓋的痛有主要區分為前側、外側、內側與後側,這裡討論的是「膝蓋內側」的痛,也是膝蓋痛 最常見的位置 。. 現代醫學認為膝蓋內側的疼痛的原因很多,例如:膝蓋內側退化性關節炎 ...

  6. 2024年4月14日 · 這時除了飲用保健品來保養關節外,也能透過中醫延緩膝蓋退化、減緩疼痛問題。 在關節保養品的廣告中常看到,三五好友共同爬山健行時,會有人因為「膝蓋卡關」而無法前行,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