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MP3 機的行人在車禍中傷亡的數字 於二零零四年至二零一一年期間增加了兩倍。 在證實涉及行人戴著耳筒的車禍當中,超過一半 的行人(53.4%)年齡介乎15 至24 歲 。

  2. 2005年5月26日. 衞生署呼籲曾因胃氣及胃部不適而向竹園一名私家醫生求診的市民,立即停止服用該名醫生處方的藥物,及致電衞生署熱線2575 1221。 衞生署今日(五月二十七日)收到伊利沙伯醫院的報告,指五月有三名病人因血糖低不適入院,三人均因胃部不適,向診所位於九龍黃大邨竹園村商場208室的李世澧醫生求診,及獲處方標籤為"simethicone"的藥物。 三名病人為一名76歲男子及兩名年齡41及86歲的女子,他們服食"simethicone"藥物後,出現血糖低的病徵。 醫院管理局的化驗室其後發現該藥物事實為一種糖尿藥gliclazide。 沒有糖尿病的市民,如服用糖尿病藥物,有可能出現肌肉無力及肌肉運動失調、精神混亂及出汗的病徵。 嚴重者,可造成昏迷。

  3. 的士猝死. 一名24 歲青年,凌晨與友人於旺角酒吧歡聚時,疑飲下大量「黑牌威士忌溝綠茶」,他帶醉獨自乘的士返家途中昏睡,青年送院後不治。 該青年有吸煙飲酒習慣及平日少運動,有醫生懷疑他因冠心病發或急性酒精中毒致死。 (明報 11/01/2013) 健康日報. 19歲青年醉死. 一名19歲青年加班後與友人到酒吧消遣,於凌晨扶醉回家休息。 八小時後被胞兄發現昏迷床上,全身冰冷,面部和身體發黑,有失禁痕迹。 救護員到場後證實死. 亡。 (太陽報 23/10/2012) 兩醉青偷小巴狂飆被捕.

  4. 要點. ※ 每日有很多人跌倒受傷,原因計有地面濕滑、被雜物絆倒、從高處或 . 家具墮下、被他人撞跌或推倒。 跌倒不會無故發生。 事實上,跌倒往往涉 . 及跌倒者與周邊環境的多項風險因素相互影響所致。 ※ 衞生署二零一八年非故意損傷統計調查顯示,跌倒是最常見的非故意. 損傷,佔十二個月內發生的所有損傷事件中的 39.4%。 與跌倒有關的. 風險因素包括患有功能障礙或慢性疾病和缺乏體能活動。 在 65 歲. 或以上長者的住戶中,就預防跌倒而所採取特定安全措施的比率. 偏低。 ※ 除了確保家居安全、消除環境中的危害和使用輔助設備外,奉行健康 . 生活模式可提升體適能、延緩與老年相關的功能衰退和慢性疾病,對 . 預防跌倒十分關鍵。 ※ 衞生署會繼續與各社區伙伴緊密合作,提高市民對預防跌倒的警覺

  5. 1 全球第一宗行人被汽車撞死的個案發生於一八九六年 。 在超過一個世紀. 之後,道路交通傷亡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 . ( 世衞)於二零零四年更新的全球疾病負擔計劃的數字顯示,道路交通意外 於該年造成約 130 萬宗死亡個案 3 。

  6. 本地情況. 非傳染病直擊 二零一二年五月 第五卷 第五期. 為 27.8% ,女性則為 14.7%) ,即於數小時內一次過飲 5杯或以上的酒精飲品。 整體而言,啤酒 (57.2%) 是飲酒人士昀常飲用的酒精飲品,其次是西洋餐酒 (33.6%)。 大部分的 飲酒人士會在家中飲酒 (43.0%),但他們亦有相當大比例報稱會在餐廳/酒樓飲酒. (34.4%)。 至於昀經常跟誰一起飲酒,報稱與朋友 (44.2%)及家人或親屬 (30.0%) 的昀多,但亦有 15.6% 據估計,香港 15歲及以上人口的人均飲酒量的飲酒人士喜歡獨自飲酒 (圖 一 (ii)-(iv))。

  7. 14歲的兒童因中毒而造成的全球疾病負擔大幅下降。 然而,在二零一零年,中毒仍然在全球 年齡介乎1 至14 歲兒童中,導致超過17 000宗死亡個案,以及約150萬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的損失(即是因患病、傷殘及早逝而損失的健康生命年的年數)(表一)4。 表一:在一九九零年及二零一零年,全球年齡介乎1 至4 歲、5 至9 歲及10 至14歲的兒童中,因中毒而死亡的估計數字和殘疾調整生命年的損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