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也可舒服觀星位於長洲的西園營地設有觀星圓拱屋不用望遠鏡只憑肉眼都可觀賞無限星空靚景在12月西園還舉辦雙子座流星雨觀星活動西園位於長洲西南角園内11英畝土地劃分4個主題營區觀星圓拱屋營區是其中之一西園市場部助理經理Wade稱:「西園位於長洲西部光害極低往海方向望去只要天朗氣清晚上均能欣賞美麗的星空。 長州西面 拱屋觀星靚位. 觀星圓拱屋營區共有2個觀星圓拱屋(又名蒼穹),配備獨立衛浴間、冷熱水淋浴及空調。 每個拱屋面積310平方呎,可容納4人住。 觀星圓拱屋間格及佈置簡潔,有小客廳、兩張雙人床、床頭櫃、座地燈、茶聚桌椅等,戶外設有洗盥盆及野餐桌。 觀星圓拱屋設有觀星落地天幕及天幕掛簾,連觀星位置都Mark 定俾你。 (圖由西園提供)

  2. 2023年7月13日 · 在《星幕下的SUMMER CAMP不但可享受觀星體驗更有機會自製星座投影儀來學習觀星齊來窺探大自然的奧秘大埔超級城為大家締造多元智能兼富教育意義的體驗 — 小朋友可跟隨專業導師學習觀星簡單技巧,體驗全天域星空,齊齊探討星宿,寓學習

  3. 2016年7月11日 · 影星達人 Toby Lo、Michael Leung 及 Timmy Wong,去年成立「 星野行 」Facebook 專頁,不定期貼出不同類型的星空相片,包括深空、教學等等。 3 位專家為大家分享他們拍攝銀河的心得和香港觀星熱點,即使是入門初哥,都不難捕捉到這條天空上的「大海參」! 不同於外國舉頭可見滿天繁星,香港影星難度十分高,選擇拍攝地點都有學問。 攝星達人為大家推介以下數個攝星熱點,可作參考之用。 1. 萬宜水庫東壩. 交通: 由西貢市中心乘的士往西貢萬宜水庫東壩約 20 分鐘。 特色: 可以巨大的錨形石作為前景,但墨魚船的光害頗明顯。 萬宜水庫東壩(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2. 萬宜水庫西壩. 交通: 由西貢市中心乘的士往萬宜水庫西壩約 15 分鐘。

    • 觀星營english1
    • 觀星營english2
    • 觀星營english3
    • 觀星營english4
    • 觀星營english5
  4. 2024年1月9日 · 今屆實體盲人觀星傷健營於12月16日至17日在深井圓墩營成功舉行逾68個工商機構非牟利團體學校及政府部門義工隊參與合作伙伴數目再創新高可見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傷健共融」,為社會帶來愛和正能量。 今屆典禮邀請了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和水務署署長邱國鼎先生作主禮嘉賓。 朱主席在致辭時表示,「平機會歷年來都十分支持觀星傷健營,不同背景的參加者突破一切障礙,聚集一堂,放開懷抱,利用不同感觀去觀星。 今次觀星營亦有不少共融活動,利用藝術及富有活力的方式,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共融信念,帶出香港是有平等機會的城市。 「盲人觀星傷健營」創辦人許宗盛太平紳士表示:「觀星營令不同背景的人士可以無分彼此,秉承共融的理念去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5. 2022年5月11日 · 來到石崗,景觀由城市高樓變成原始鄉村,像一趟久違的小旅行。 牧緣田里位於錦上路近石崗,佔地約17萬呎,地方比一般露營場地更大更寬敞,空間及草地廣闊。 走入營地不單只有平地,四處種滿果樹及草地,更可遠眺雞公嶺及大帽山,氣氛更貼近原野。 後方還有一座山,可以沿着山徑步行半小時至清潭水塘。 營長Anthony表示:「這兒前身是農田,生態多樣化很豐富,有各式各樣的動植物、養蜂,還有牛隻和山羊。 我們不希望只是做一個普通營地,反而更想推廣生態教育,如一個在地自然學堂般,讓城市人多認識大自然。 之前我們曾帶友去農田採摘生果,也試過請專人帶領上後山導賞,令整個體驗更加豐富。 晚上半球形公共空間會亮燈,很有氣氛。 (相片來源:Holimood提供) 6米巨型星空營.

  6. 2019年12月1日 · 觀星設施位於一個小山丘上從西灣沙灘沿麥理浩徑二段步行上山約10分鐘便看到西灣觀星地點的路牌。 項目最大特色是環狀設計座椅,無論坐在哪個位置,都能看到星空;座椅亦據人體工學設計,予人以最舒適的135度坐姿仰望星空,較躺在 ...

  7. 2019年8月16日 · 近來興起觀星潮前天文學會會長梁淦章觀星年資比太空館久遠曾任太空館助理館長有份打造號稱全球首座電腦化的天文館見證菠蘿包的誕生。 太陽系外行星 港人也可命名. 每一顆行星背後都有一個世界,不過人類太渺小,未有接觸。 電子工程師出身的他1978年加入太空館為助理館長,負責監督太空館的興建工程。 從外國訂購「菠蘿包」半球形天幕建築支架、安裝銀幕到設計投影角度、製作影片等,要眼關六路。 安坐在天象廳,電腦化星象儀通過拼湊世界各地星空的幻燈片,將8,000顆恒星投射到天象廳的半球體熒幕,模擬星空運轉,南、北半球的星宿盡收眼簾。 梁淦章是電子工程師,曾任太空館助理館長,監督有「菠蘿包」之稱的半球形天象廳工程。 (資料圖片) 外太空的奧秘,各國天文學家亦從未停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