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7日 · 出版: 2021-04-07 18:34 更新:2021-04-07 18:42. 10. 【藝文編按在漢族的民族史觀中清政權被視為外來政權滿人政府是中國現代化的障礙但另一方面清朝開拓了中國歷代王朝最廣大的版圖是中華帝國榮耀的顛峰現代中華民族國家的理想國界 ...

  2. 2023年6月2日 · 任曉30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陸伯彬Robert Ross和研究中心主任柯偉林William Kirby都在4月左右訪問上海美國這2名知名學者在新冠疫情剛過去國際旅行尚未完全恢復正常時訪華反映美國國內知華派學者力圖準確把握今日中國的願望。 知華派正出現代際更替. 任曉稱,自己2022年與陸伯彬在加州(California)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見面時,陸伯彬稱美國知華派正出現代際更替,而任曉最直觀的感受是,如今像這樣的美國知華派並非太多而是太少,根據自己在美訪學時的觀察,目前40歲左右的一批美國知華派已嶄露頭角,再年輕一點且有一些影響的人則還看不大出來。 新麥卡錫主義作祟.

    • 本次座談會參考文章
    • 注釋
    • 關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

    Andrea Bachner, “Introduction”, Beyond Sinology: Chinese Writing and the Scripts of Cultur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1–17. 葛兆光,〈導言〉,《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頁1–32。

    1. 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台北:聯經出版,2011)。 2. Prasenjit Duara,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3. 原文為“History has often worked to secure the mystique of the nation, or in other words, its dubious claim to an evolving, monistic subjecthood.” 中譯參考杜贊奇,王憲明、高繼美、李海燕、李點...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於2014年8月成立文化研究中心,前身為文化與發展中心。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推動文化研究領域的研究、學術交流與推廣工作,舉辦多個國際學術會議、論壇、工作坊和學術講座,連結國際與本地的學術討論。現時中心的研究計劃關注社群藝術發展。自2015年,為亞際文化研究機構聯合會成員。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

  3. 2018年6月1日 · 費正清中心主任宋怡明作為中國史教授對歷史的智慧當然特別瞭解。 他本人撰寫的鉅著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被管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說的故事雖然發生在明清時代但假如讀者不能從中領略一些睿智去觀照目下國情就不無遺憾了。 這部鉅著在去年年底出版之前數月,宋教授曾經訪問香港,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有幸邀得他發表演講,偌大的講堂座無虛席。 說着流利普通話的宋教授,用就着著作的內容深入淺出地給大家說了三個發生在福建的故事。 宋怡明,加拿大漢學家,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所長. 第一個故事關於泉州一個姓顏的軍戶。

  4. 2021年12月27日 · 36. 著名漢學家、耶魯大學榮譽教授Jonathan Dermot Spence漢名史景遷於12月26日辭世享年85歲史景遷研究中國歷史擅長以講故事方式寫作有解析中國歷史的獨特視角是繼費正清後在國際享有盛名的漢學家學術書也都十分暢銷其妻為歷史學者金安平。 史景遷1936年出生於英國薩里郡,於1993年起擔任耶魯大學歷史學史特靈教席,是英裔美籍的歷史學者。 他被認為是費正清之後第二代漢學家中的代表人物,與孔飛力 (AldenKuhn)、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並稱「美國漢學三杰」。 他的中文名字「史景遷」是他的導師、明清史學家房兆楹起的,希望他能效法司馬遷的精神研究歷史。

  5. 2020年12月21日 · 傅高義精通中文和日語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著作包括日本的新中產階級》、《日本第一》、《鄧小平時代等等資料顯示傅高義生於1930年其是哈佛大學教授曾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等職1993年至1995年傅高義曾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ngence Council, NIC)擔任負責東亞事務的情報官。 傅高義認同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在中共政壇中是政治強人的說法。 (AFP) 就在去世不久前的12月1日,傅高義還就中美關係發表觀點。 他在北京香山論壇視像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3個層次推進。

  6. 2020年12月21日 · 在此情況下知名漢學家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費正清便邀請早於1963年出版了一部有關日本中產階級著作的傅高義加入團隊由此可見傅高義參與中國研究可說是機緣巧合。 從傅高義的學術生涯來看,他是在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堅守意識態教條走向「解放思想」的脈絡下推展和深化中國研究的。 他在1960年代無法進入封閉的內地,於是選擇開放的香港,並在這裏收集《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官方報刊,訪問「逃港」內地人,最終出版了《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書,研究中共如何在1949至1968年間瓦解廣州的「舊秩序」,建立「新秩序」,重點探討土地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地方主義等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