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 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2. 導賞 《回鄉偶書》是詩人八十多歲重返久別的家鄉時寫下的兩首小詩。偶書,即有感而隨意寫下來。王堯衢說:「一氣渾成,不假雕琢,此興之所至,舉筆疾書者。」(《唐詩三百首注疏》引)。 這兩首詩,平易而生動地抒寫了賀知章對故鄉既感親切又覺陌生,以及由物是人非而引發的久客傷老之 ...

  3. 回鄉偶書》 (賀知章)原文及翻譯. dse作文 - dse文言文. 回鄉偶書. 賀知章. 系列:唐詩三百首.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註解. 1、鬢毛摧: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 譯文.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 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 一、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平靜。 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 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

  4. 賀知章 (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 (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 ...

  5. 賀知章官高祿厚,又得到皇帝的信任,到八十多歲時告老還鄉,體現了中國 人傳統落葉歸根的思想。 在離開家鄉差不多五十年後,他終於重返故里。

  6. 作者: 賀知章. ↑ 全唐詩·卷112. 版本資訊.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其一 [ 編輯]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 無 改 鬢 毛 衰 ,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 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 編輯]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 公有領域 ,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分類 : . 75% 賀知章. 唐朝. 唐詩.

  7.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本詩出自唐代詩人賀知章 (659-744)的代表詩作之一《回鄉偶書》,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表現出世事滄桑以及內心的.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