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0. 本词条由 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认证 。 性别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生理性别 [1] 。 性别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包括性别男性、性别女性和性别酷儿等性别认同 [2] 。 性别是一种性别认同而不是一种性倾向 [2-3] 。 根据国际通用的医学标准,性别并不属于精神疾病 [4-5] 。 由于社会刻板的性别认知及目前法律政策的限制,性别者目前在社会中受到普遍歧视 [6] 。 此外由于自我认同、出柜、医疗等方面的困难,性别者也普遍经历过焦虑等心理问题 [3] 。 性别作为性与性别相关概念之一,在教育中会从提高性别意识等角度进行阐述。

  2. 跨性别性倾向即 跨性别 者的 性倾向 ,是指跨性别者在性欲和情感上持久地被某种性别的人吸引。 跨性别性倾向是以跨性别者的 性别认同 为参照基础界定的性倾向 [1]。 性别认同和性倾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与 顺性别 者一样,跨性别者存在多种性倾向,如 异性恋 、 同性恋 、 双性恋 、 泛性恋 、 无性恋 等 [2-4]。 由于一些跨性别者无法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性别,也无法明确地表述被哪种性别的人吸引,或者本身就不认同二元性别,造成这个群体里看起来存在相对较高比例的无性恋、泛性恋、酷儿,有些跨性别者甚至只被跨性别者吸引 [5]。 我国的法律与政策中,虽未明确提及跨性别性倾向的概念,但有多个条款提到不同性别应享有同等权利、禁止基于性别的歧视。

  3. 性别酷儿(genderqueer)是一种 性别认同 ,或对 性别 的体验或表达方式 [1]。 不同于主流的男女性别二元观念(认为仅存在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性别酷儿可能觉得自己的性别处在男性和女性之间,觉得自己既非男性也非女性,或者既是男性也是女性,或者完全拒绝任何“性别”。 在西方,性别酷儿与“ 跨性别 ”和“酷儿”理论和实践关系密切,酷儿理论提出 同性恋 运动应该超越固化的身份、挑战社会规范,跨性别运动进一步对于男女两分的二元性别制度展开批评 [2]。 在非西方的文化和历史中,也广泛存在着各种挑战男女二元性别观念的文化,如印度文化中的 海吉拉 、北美原住民文化中的“双灵”、日本的“X性别”等 [3]。

  4. [1] 社会事件. 播报. 编辑. 2021年6月21日, 新西兰 举重队 确认了参加今年 东京奥运会 的队员名单,其中43岁的 劳雷尔·哈伯德 将于8月2日参加女子 87 公斤级及以上比赛更引人关注的是哈伯德也就此将成为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 跨性别运动员 。 [2] 跨性别女性 (英语:Transwoman or Trans woman or Trans-woman),或跨性别女人、跨性女、跨女,意旨男跨女 (英语:MTF or M2F)出生时生理性别为男性;性别认同为女性,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跨性别者。

  5. 性少数群体是指在性倾向性别认同性身份或性行为等方面上与社会上大多数人不同的群体也就是媒体中常说的LGBT+群体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跨性别间性人等都属于性少数群体 [1]。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性少数平权运动正在逐渐兴起,但是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性少数群体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比他人更容易遭受暴力和不公正对待,且能见度较低 [2]。 他们面对的社会压力,也导致性少数群体的身心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 [3-4]。 在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权益保障方面,我国做出了国际承诺,并通过多项法律政策保障性少数群体的选举权、劳动就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权益,但也仍然存在进步空间。 [5] 中文名. 性少数群体. 外文名. Sexual Minority. 别 名. 性少数. 组 成

  6. 跨性别恐惧现象简称恐跨现象Transphobia),又称跨性别恐惧症简称恐跨症其定义为对不符合社会性别期望的个人产生情感上的厌恶的现象”,此处不符合社会性别期望的个人包括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异装者或进行了性别重置手术的跨性别者 ...

  7. 国际跨性别现身日( 英语 :International Transgender Day of Visibility)是在 3月31日 专门为庆祝跨性别者并培养提高全球关注对跨性别者面临 歧视 的意识的节日。 中文名. 国际跨性别现身日. 成立时间. 2009年. 创立人. 蕾切尔·克兰德尔. 目录. 1 活动简介. 2 相关事件. 活动简介. 播报. 编辑. 这个节日是由 美国 密歇根州的跨性别权利运动者蕾切尔·克兰德尔在2009年成立,理由是无奈当时缺乏关注跨性别族群的LGBT节日,只有知名以跨性别为本的节日是 国际跨性别纪念日 ,是哀悼因仇恨犯罪遇害的跨性别朋友们的节日,但没有勇于承认和庆祝跨性别者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员。 相关事件. 播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