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比較服務商不同項目。.服務收費外。.船期、預計運送時間、保險條款及商戶口碑。正常船期下,消委會發現有10間物流商運送貨物到達倫敦預計需時6星期至5個月;運送貨物到達多倫多正常預計需時5星期至3個月。
    • 仔細查問船期延誤時的安排。如果服務商表示船期緊張,應仔細查問船期延誤時的以下安排。.衍生存倉費。.購買的保障會否受影響。.可否安排到船期才上門收貨。
    • 留意送貨細節。.目的地送貨地址是否可讓貨車直達門口。.是否需要上落樓梯、有否電梯直達單位,當地搬運工人或因應情況額外收費。.周末或假日上門包裝收貨,或衍生額外費用。
    • 疫下有法團拒開會 迅速簽天價工程
    • 區議員離職潮 造成監管真空
    • 政府應盡快修例堵漏洞 業主也要參與法團

    須知道,圍標的利潤相當高,估計一次屋苑維修,圍標集團可獲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不等的利潤。相對其他偏門收入,圍標成本很低,因為內裏很有機會涉及專業人士,加上可能有管理公司職員參與,甚至與部分業主合謀,業主很難蒐證及揭發,遑論將他們繩之於法。同樣,因為利潤高、風險極低的關係,圍標集團過去只是潛伏着,等待「藥力」減弱後重新出發。當然,「病毒」亦在尋求變種,一旦再爆發「第二波」,業主就苦不堪言了。 在新冠疫情下,政府實施人群限聚措施,不少政府場地都關閉或不借出,導致不少業主立案法團未能如常舉行會議,大大減低屋苑管理的透明度,令圍標集團有機可乘。我們收到不少業主求助,表示他們的法團以限聚措施或找不到合適場地為理由,拒絕召開業主會議,從而拖延表決,令業主無法反對天價維修及不合理的工程。這些法團會趁拖延舉行...

    區議員一般會協助所屬選區的業主處理樓宇管理問題,可惜在現時的政治環境下,2021年有約七成區議員辭職或被取消議員資格,令樓宇管理出現監管真空,特別在舊區,業主多數為長者的唐樓,他們往往依賴區議員協助撰寫會議議程及會議紀錄,部分對樓宇管理有認識的區議員,通常都樂意出席業主立案法團會議,並會在合適情况下給予意見,協助業主監管樓宇的管理;特別是要處理大維修時,能夠有區議員出席法團會議,對圍標集團起了一定的阻嚇作用,區議員亦不會讓圍標集團在自己選區內任意妄為。 我們大聯盟感謝區議員過去的協助,借出人手及辦事處讓我們處理各區的大廈管理查詢。由於現在剩下的區議員寥寥可數,於是我們成立了「『解圍』—大廈管理Channel」網上平台,加強對業主的支援。然而,圍標集團似乎也看準這個缺口,加強力度出擊——過去半...

    面對「圍標第二波」來勢洶洶,業主及政府都不能坐以待斃。我們建議政府應盡快完成有關建築物管理條例的修例工作,堵塞現有法律漏洞,特別是針對大維修的決議,改善現有業主大會及授權書制度;要求業主立案法團增加對管理及帳目的透明度,並且對違規的法團委員和管理公司加強罰則。而物業管理業監管局亦應加快推出針對管理公司及物業經理人誠信和道德操守的工作守則,並要求他們嚴格遵守,一經確定嚴重違反守則,應以停牌作為罰則,除去這些害群之馬。屋宇署亦應檢討對工程顧問及工程承辦商的發牌制度,領牌或續牌應加入考慮相關顧問和承辦商過往有否涉及圍標的紀錄,以加強阻嚇。 「圍標第二波」肆虐,業主們更應醒覺,務必參與所有大廈維修工程的業主大會、查閱業主立案法團的帳目。面對「圍標病毒」,不可能只等待政府不知何時才推出的「加強劑」,業...

  1. 2024年4月19日 · 【明報專訊】競爭事務委員會與廉政公署周二(16日)起一連兩日採取首次聯合行動,搗破一個新冒起的樓宇維修工程貪污及圍標集團,共拘捕20人,其中包括集團主腦及骨幹;涉案人及公司涉嫌行賄受賄及從事反競爭行為,藉此操控維修工程招標程序,誇大

  2. 2023年12月29日 · 明報專訊公屋管理外判多年23年前房屋署鼓勵員工自組公司自願離職者可承接公屋管理多年來外判比例維持約六成水平香港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表示隨着未來公屋建屋量趨增明年會向房屋署要求檢討公屋管理服務外判比例 ...

  3. 2023年9月6日 ·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園前年將大埔、元朗及將軍澳3個工業邨,改名及定位為「創新園」,以推動香港創新、設計及製造產業,其中將軍澳創新園數據技術中心目前有逾30間企業進駐,主要從事資訊及通訊科技及物聯網等業務。 多間企業均表示進駐中心的最大誘因是租金優惠,有企業更稱中心租金較市面低約一半。

  4. 2022年6月10日 · 從事工程業務的小型發展商喜雋發展,旗下樓花期約13個月的深水埗鴨寮街單幢盤喜‧揚,以折實均呎破2萬元首推32伙,相關呎價與同區半新盤南昌一號的二手呎價相若,開放式戶折實392萬元入場,是繼去年12月、「旺角龍牀盤」雋薈以開放式戶折實入場費338萬元招徠後,半年來最低入場費市區新盤。

  5. 2024年2月18日 · 郭指未有證據支持投訴人指稱公司職員於銷售過程中有失實陳述及誤導有關物業地區及校網一事。 【明報專訊】有新香港人買家聲稱被地產代理誤導新盤位於「九龍最好校網」,以逾千萬元購入以為在九龍城、實際在深水埗的一手新盤單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