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基於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考慮到當時的按息狀況,管局決定把壓力測試鬆綁,改至2010年時只需假設加兩厘的情況,只是鬆綁至今超過一年,但樓市卻仍然未有任何起息,令市場討論是否仍需要沿用壓測?

  2. 1. 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我們《胡.說樓市》團隊早前收到 映灣園 居民反映,關於屋苑村巴服務安排的問題,居民有時會因在鐵路站外排隊等上車而出現爭拗,表面上看似一件瑣碎事件,但背後卻跟各期居民間積怨有關。 整件事,涉及村巴服務分配不均有關,亦凸顯管理公與各期業主委員會的問題。 本文目錄. 初次置業懶人包 【新盤2023】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居屋2023】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 赤字達1,800億元較預期多?
    • 為何2021年的收入會較預期多?
    • 高收入能否持之以恒?
    • 胡‧說樓市 X Roots按揭獨家優惠!

    翻看《財政預算案》,政府估計今年度赤字為1,016億元,意思即是,今年度預算開支會比收入為多,這會導致財政儲備減少;但最終實際赤字多少,下星期公布的《預算案》便會知道答案。財爺在網誌中表示,如果扣除發債、房屋儲備金及未來基金投資回報的回撥,赤字會高達1,800億元,但因為收入較預期多,紓緩了赤字壓力。

    類近「開支估高啲、收入估少啲」的預算,是政府管理大眾預期的手法,這點也無可厚非。但所謂「地價收益勝預期」,是出於什麼原因? 尤其是,今年政府賣地不算十分活躍,何以地價收益會比預期好? 將土地收益分項逐一拆細看,在超過1,300億元的地價收入中,來自政府賣地收入有899.8億元,但全年只賣了九幅用地,官地收益高企,背後跟政府賣出了兩幅巨無霸商業地有關,一幅是希慎及華懋以近198億元投得的銅鑼灣加路連山商業地;另一幅就是恒基以508億元投得的中環海濱用地。要知道,兩幅商業地已經等於官地收入的近80%。如果下年度沒有如此重磅地皮,土地收益還能否保持呢?

    除此以外,發展商積極補地價,導致契約修訂的收入,估計有高達428億元,佔了土地收益32%,跟去年情況相同。但過去十年,你會發現補地價佔土地收益平均只有23%。2016年及2019年契約修訂佔該年度的土地收益只有15%。這代表什麼呢? 下年度政府沒有更多官地推出,而政府又依賴地價來減輕赤字,遊戲操控權就間接落入發展商手上了。

    自《胡‧說樓市》專頁開通以來,我們不時收到谷友來訊查詢不同置業疑難,當中按揭是最常遇見的問題。有見及此,我們連同網上一站式樓按比較平台「ROOTS上會」找來獨家按揭優惠!《胡‧說樓市》谷友將尊享AI按揭評估,輸入所須資料後,可得悉自己的可負擔樓價,提升上會機率,而透過指定連結成功申請按揭,包括新盤、二手樓、村屋、新居屋、綠置居等,都有機會獲取最高$7,000的禮券獎賞,無論新按揭申請、轉按、加按都適用! 申請與領獎詳情,請按以下連結跳往:

  3. 項目背景. 貴價開售有支持只因一個賣點,鄰近港鐵「堅尼地城站」,我剛才由B出口步行一分鐘已能到達樓盤。. 「Kennedy 38」 主打上車間隔,以287-332呎一房佔多,分層合共有200個單位,佔全盤59%;同時也提供100個開放式單位,以及少量兩房。. 我們抽中開箱的 ...

  4. 近日,政府公布兩個跟樓市息息相關的數字,很值得跟大家探討一下。. 一個是一手供應。. 房屋局公布,本港在未來三至四年有高達108,000個一手單位,數字上為2004年以來紀錄新高。. 同時差餉物業估價署發布的《 香港物業報告202 3 》,顯示全港有54,937個空置 ...

  5. 0. 施永青:資本主義應讓市場保留靈活性. 被問到睿峰「保面價,但大幅度回佣」的做法,施永青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香港自由競爭,各適其適,以致買樓時每人的價格都不盡相同,社會應該讓市場保留靈活性,讓交易雙方在知道對方的條件,並真誠認同的情況下簽署合約,認為目前交易的最佳做法,是讓買賣雙方自行決定當中的條款,而非社會 (註:應指是政府)插手干預訂下準則。 他續指,社會 (註:應指是政府)如何插手,還是交由買賣雙方決定條款,是相對複雜的問題,要在訪問裡面,將每一件事都闡釋清楚就很有難度,他只會講大原則,就是合約由買賣雙方制定條款,總好過由社會加諸外在限制。 施永青:很多社會主義者都認為自己是白武士打救世人.

  6. 事緣前管理公司控告法團未找清服務費,結果業主立案法團被判敗訴,需要集資來交訴費及管理公司欠款,否則全幢大廈有可能被釘契。 明明小業主每個月交齊管理費,為何會突然要打官司,還出現600萬元的巨額欠款? 我們決定來現場實地考察。 本文目錄. 事件始末. 被追討600萬元欠款. 每月管理費51.3萬至59萬元. 部份判詞摘要. 問題1: 業主繳付的管理費入帳途徑. 收據版本不同. 法團在戶口不足時會注資. 問題2: 屋苑未能找清服務費,跟屋苑超支有沒有關係? 大維修曾動用基金津貼. 大維修招標混亂. 問題3: 為何屋苑多年未有財政預算及報表? 業主多年來未收過屋苑財務報表. 法團有責任擬備報表資料. 問題4: 為何法團對管理公司未交單據一直無行動? 法團未動管理公司採取行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