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去年10月引入輔助機械臂做脊椎手術,為本港首次使用該技術,至今為20名病人施手術。團隊稱手術效果理想,機械臂可精準引導至預先計劃的位置,並為醫生提供實時影像,可大幅提升手術精準度及安全,減少病人併發症風險,改善治療效果。

  2. 2023年7月18日 · 明報專訊許多家長面對小朋友發燒都會十分擔心怕子女燒壞腦」,但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卻在女兒發燒第六天才帶她去醫院檢查他說燒壞腦實屬誤解只有致病原感染引起腦部病變的疾病例如腦膜炎或腦炎才會影響腦部發展

  3. 2015年9月25日 · 新書介紹. 《生命邊緣的守護者——急症醫護最前線》 簡介﹕慶祝「香港急症醫學會」成立30周年,集合急症界各方力量寫成,包括急症科的醫生和護士,消防處、聖約翰救傷隊及醫療輔助隊的救護員,以及醫科學生和急症室病人家屬等. 作者:香港急症醫學會. 出版:商務印書館. 售價:98元.

  4. 心肺復甦法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歷史悠久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訓練委員會副主席鍾建禮醫生指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認為早在十八世紀已有心肺復甦法若回看上世紀一些老電影都有拍攝那年代的急救情節:「通常是有人在牀頭舉高病人的手使其胸部擴張然後將手放回心口位壓下去恍如將胸部的空氣壓出來。 」事實上,多年來心肺復甦法有不同版本,鍾建禮指,從前較講究如何移動病人的胸部,據醫學文獻的記載,傷者有的仰臥、有的俯伏,然後靠拯救者拉動其手肘,令胸部擴張吸氣,放下便壓向背部使患者噴氣。 「不同的方法原理都一樣,是要產生正壓、負壓,使空氣進出胸部。 話說回來,其實做心肺復甦法,目的是什麼?

  5. 2 天前 · 出身名校的冼靖峰眼見很多舊同學已當科學家、醫生、律師等專才,月入過10萬,自己收入僅夠餬口,他不羡慕、不比較,保持平常心,順天而行,視藝人為終身職業。記者:一虹 攝影:偉茵

  6. 2021年4月12日 · 明醫網 > 健康醫事. 自從1970年代醫學界發明新知「通波仔」手術,不少冠心病患者都在手術台上拾回小命。 發展至今天,「通波仔」技術已非常普及,亦廣為病人接受;而最新的第四代技術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亦正全速進行臨牀研究,估計會成為未來的治療方向。 但心臟科醫生對病人的醫囑不會改變:養成健康生活模式,才最治本。 撰文:謝慧心. 攝影:梁俊棋. 部分圖片: Getty images. 不經不覺,本名為「經皮層介入手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通波仔」手術,已面世接近四十年。

  7. 2024年2月6日 · 記者:偉茵. 鄭啟泰上周五 (2日)感身體不適,翌日送灣仔律敦治醫院深切治療部,至當日黃昏離世。 昨早11時15分,與鄭啟泰同居兩年的未婚妻Angie在鄭啟泰的胞妹Fiona陪同下現身律敦治醫院見醫生。 事後兩人受訪,Fiona表示鄭啟泰的真正死因仍未找到,「醫生建議轉交死因裁判處進一步解剖,𠵱家我哋唔會估任何原因,都好希望外界唔好亂講,我代表父母多謝大家關心,我哋全部都收到,畀啲時間我哋處理」。 「大家唔好揣測太多」 Angie憶述鄭啟泰生前情况,「佢 (鄭啟泰)身體一直好好,朝早一齊做運動,我哋成日食生果,注重健康,本來打算健身,想身體健康影輯好靚婚紗相,奈何有唔開心事發生,但我哋都會一直keep住鄭啟泰好好嘅精神,一直生活落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