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9日 · 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王明媛補充,民眾通常家裡備有許多消熱止痛藥和綜合感冒藥,但大部分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或退燒藥中都含有乙醯胺酚,單次用藥含量大約介於 250-500 mg 間,一般病人建議一天最多使用 8 顆。 若同時併服其他藥品,可能會產生過量問題,因此民眾不要同時服用 2 種以上含乙醯胺酚藥品,以免過量造成肝損害。 至於含「阿斯匹靈」或「布洛芬」成分的止痛藥,則屬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有止痛、退燒、消炎作用,是經腎臟代謝。 柯瑩蓮提醒,它們同時有較高腸胃道出血、消化道潰瘍的風險,吃多恐怕會造成腸胃道損傷、胃潰瘍,甚至影響腎功能,另外引發過敏的比例也比較高。 因此,具慢性腎臟問題或腸胃道高風險群的病人須謹慎使用。 麻醉型止痛藥恐引起嚴重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2. 2018年8月22日 · 在治療上是為了減少痛風及發炎,並非降尿酸。 而網路上所說的肌肉痠痛、不良性貧血、顆粒球減少、白血球減少、脫毛、皮疹、肌肉病變,末梢神經炎、血尿、少尿、甚至不孕,在臨床上非常少見 ,常見的問題在於腹瀉之類的腸胃道問題。 而網路上的疑慮跟早期使用秋水仙素劑量過高有關,過去患者在急性期服用秋水仙素時,是每2個小時吃一次,劑量相當高;而 現在則是採低劑量,早晚各一顆;在非急性期 (可參考下圖)時則搭配降尿酸藥物1天服用1顆,再觀察患者狀況,平均約3~6個月,患者的主治醫師會視病情,請患者停用秋水仙素,只服降尿酸藥物維持尿酸穩定,此外腎功能異常病人,秋水仙素的使用劑量也要調整 。 由此可見,秋水仙素的副作用與服用劑量有關,作為需要追蹤的處方箋用藥,建議民眾還是需要至門診諮詢醫師、定期追蹤較佳。

  3. 2024年4月24日 · 最常見的神經纏套是「 腕隧道症候群 」,主要成因是通過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到掌骨及其上方的韌帶「屈肌支持帶」壓迫,或是整條神經從頸椎以降都張力過大造成。 初期會造成前三指半、掌面及指尖麻木疼痛,麻感常在夜間加劇,患者會抱怨麻到醒過來,甩甩手會暫時舒緩,如果重複手腕彎曲伸直的工作則會加重症狀。 中期的腕隧道症候群會出現動作障礙,像是手指的精細動作變差、握力下降,常常摔杯子或是拿不住碗,麻痛會漸漸延伸到前臂手肘甚至到肩膀;後期則會出現肌肉萎縮及感覺喪失等。 人一生有 10 %的機會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機率則上升到 84 %。 其他危險因子包括體重過重、女性、懷孕、甲狀腺功能低下、結締組織疾病、風濕性關節炎及基因異常等。 尺神經病變.

  4. 2023年3月22日 · 質分為動物性的血基質和植物性的非血基質,都能夠被人體吸收,其中前者的吸收率較高於後者,這也是為什麼缺性以吃素者為眾的原因。 她提醒,素食者只要多吃顏色豐富的天然原型食物,就能改善缺問題。 「高」食物不可少. 常見的「高」食物,包括紅豆、花豆、綠豆、黑豆、黃豆、扁豆、鷹嘴豆等全榖雜糧類,以及腰果、開心果、杏仁果等堅果類。 而每餐攝取豆類 蛋白質 ,不僅能攝取到質跟讓血球生成的原料蛋白質,同時還能補充到多種營養素。 建議可以將全穀類混入白飯一起煮,每日吃 1 至 2 餐全穀飯,再搭配深綠色蔬菜,以及每週 1 至 2 次的海藻或海菜類食物,即可當作日常的質攝取,也可以每日吃 5 到 10 顆堅果當作補充。 圖/雷思瑜. 內容原文: 每 2 人就 1 位缺

  5. 2018年4月27日 · 過期的藥品大多都仍有相當藥效,但未必安全. 美國臨床藥理學會的藥學家佛斯樂(Mike Fossler)表示, 藥品有效期的計算原則應該是如果藥效降低10%就達到「有效期限的終點」 ,佛斯樂說,如果超過這個終點幾個月或幾年,不太可能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只是 ...

  6. 2023年9月12日 · 畢竟乳癌的發生與生活型態、荷爾蒙等息息相關,隨著年齡增長,受到病毒侵擾的機會也相對多,臨床上甚至會遇到 80、90 歲才確診乳癌的病人。 但無論確診年齡為何時,早期發現乳癌並治療相當重要。 台大醫院外科部兼任主治醫師張金堅補充,除了乳癌 0、1、2 期被算在早期範疇,第 3 期中的 3A,也就是腫瘤小於 5 公分,有 4 至 9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 5 公分,有 1 至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也屬於早期治療的範圍內,顯見乳癌良好的治療與預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45 歲以上,才建議做乳房 X 光檢查. 至於該如何才能及早發現乳癌?

  7. 2024年4月11日 · 這幾年歐美相當流行「綠拿」,每天蔬果攝取不足的人,把蔬菜和水果打成一杯綠拿,營養均衡,也能補充到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綠拿是什麼?一天可以喝幾杯?可以用什麼蔬菜?蔬菜要煮熟嗎?本文一次告訴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