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 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 月兒彎彎照九州

      譯文 一彎月牙照人間,多少人家歡樂,多少人家憂愁。但人間 ...

    • 桓靈時童謠

      賞析 童謠,就是兒歌。一般兒歌內容大都天真有趣而無深意, ...

    • 枕石

      譯文 我的心同流水一般純凈,我的身體如同云一般輕盈。我陶 ...

  2. 2020年1月12日 · 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 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

    • 長歌行翻譯及註釋
    • 長歌行賞析
    • 長歌行創作背景
    • 長歌行品論
    • 你可能也喜歡

    翻譯 園中的葵菜都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註釋 1長歌行:漢樂府曲題。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 2葵:「葵」作為蔬菜名,指中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詩經·豳風·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此詩「青青園中葵」即指此。 3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 4」陽春「句:陽是溫和。陽春是露水和陽光都充足的時...

    此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也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採集民歌的任務。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此詩是漢樂府詩的一首。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讚,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讚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

  3. 長歌行,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富貴與神仙,蹉跎

  4. 2019年11月30日 ·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 題為「長歌行」的樂府民歌都有對人生苦短的感悟,這篇《長歌行》也不例外。 寫朝露易逝:「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5. 原文.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6. 長歌行,屬樂府相和歌平調七曲之一,曲已經丟失,歌辭留世近十首。 其中包括古辭三首, 魏明帝 曹叡 、 傅玄 、 陸機 、 謝靈運 、 南朝梁元帝 各一首, 沈約 兩首,唐朝 李白 、 王昌齡 各一首。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