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日 · 1. 吃得營養: 以低糖、低油、低鹽、高纖以及原型食物為主。 2. 動得更勤: 減少久坐並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 3. 積極戒菸: 戒菸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4. 睡眠充足: 每晚睡眠時間要有7至9小時。 5. 管理體重: 理想BMI範圍值為18.5至24。 6. 控制血壓: 牢記「722」口訣,連續7天測量、早晚各1回(1日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血壓值低於140/90Hg。 7. 控制血糖: 定期監測血糖值,空腹血糖標準值小於126mg/dL。 8. 控制血脂: 定期監測血脂值,總膽固醇小於200、三酸甘油脂小於15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130。 (單位:mg/dL)

  2. 2022年11月1日 · 國民健康署指出,長期喝含糖飲料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外,更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建議民眾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審視自身的飲食習慣,盡量多以白開水或是無糖、低熱量的飲品代替含糖飲料。 有鑑於現代民眾的生活當中,幾乎離不開甜飲,因此潛藏的健康風險是每一個人都不能夠忽視的。 除了調整飲食習慣,注重身體健康以外,同時也別忘了自身的風險規劃,配置如壽險、醫療險等險種,讓我們的生活和生命增添保障。

  3. 2023年1月1日 · 衛福部的衛教資訊則指出若是高血壓患者每日攝取的鹽分可以低於6克則血壓平均可以下降28毫米汞柱相當於每天服用1顆長效型的抗高血壓藥物可見鹽分的控制與健康息息相關。 建議民眾在選購食品時,除了留心營養標示外,也可以選擇減鈉或是低鈉的產品,或是外食時請餐廳提供客製化的少鹽食品,別讓美食的調味變成健康的隱憂,同時也應購置足額的醫療險,在相對不可控的飲食與健康風險下,有一個確定的保障。

  4. 2023年6月1日 · 人體的維生素D可以透過日光照射來取得,其對體內鈣元素的平衡及代謝有相當大的作用。 根據衛福部臺中醫院的衛教資訊,維他命D能夠維持身體多種細胞的穩定,主要的功能為抗發炎及調整免疫力等;也有研究表明,要是體內的維他命D過低,可能會提高癌症的發生率及復發率,甚至是腫瘤的惡性度。 此外,維生素D缺乏也在區域流行病學上和許多疾病有相關:心臟病、自體免疫疾病、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憂鬱症、慢性疼痛、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佝僂症、肌肉無力、牙週病、感染症以及至少17 種癌症等,維生素D對健康的影響不可忽視。 然而根據衛福部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報告,扣除嬰幼兒時期,65~74歲男性的維生素D攝取量最高,但也只有建議攝取量的57%;13~15歲的女性維生素D最低,更僅有建議攝取量的39%。

  5. 2024年2月1日 · 肥胖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不在話下,可能會造成身體機能受損,導致糖尿病、血脂異常、代謝症候群、高血壓、冠心病、痛風、骨性關節炎、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疾病的發生。 建議民眾可參考衛生福利部所提供的身體質量指數與腰圍評估體位之建議,審視自己的體位是否屬於健康的體態,平時應多吃蔬果,多補充水分,少吃油膩、烤炸的食物,若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運動,不但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態,還能保持身心健康。 健康風險的發生,常令人難以預料,尤其肥胖更帶來了許多隱患。 我們除了隨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之外,藉由配置充足的醫療、意外等險種,方能保障自己的人生,以免未來臨時需要一筆醫療費用等相關支出時,造成龐大的經濟負擔及壓力。

  6. 2019年11月1日 · 1143.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蔬果攝取不足」為全球死亡的前10大危險因子。 全球每年死亡人數中,2.8%可歸因為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包括14%消化道癌症、11%缺血性心臟疾病,以及9%的中風死亡。 臺灣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民眾每日至少需要攝取3份蔬菜(300公克,或煮熟後一碗半)、2份水果(2個成人的拳頭大小)。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近十年民眾每日攝取3蔬2果有下滑的趨勢,從二 八年的16.8%,逐年攀升至二 一 年的25.1%後就開始往下滑,二 一七年僅剩13.8%。 再從年齡別來看,以二 一七年為例,55~64歲年齡區間段是民眾攝取建議蔬果量最高比例,有19.1%,而比例最低是25~34歲年齡的區間段,僅有9.6%。

  7. 2024年1月1日 · 雖然目前市場普遍預期2024年會息,能夠減緩過去1、2 年高利率所帶來的衝擊,為保險公司的財報表現帶來幫助,不過實際上息的預期已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未來的市場前景仍未明,保險公司要做好因應市場利率持續波動的挑戰是相當不易的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