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6月7日 · 今天我早上起床時忽然靈光一閃,很想記錄一下自己到底怎麼閱讀網路上的內容呢? 於是有了這一篇記錄文章,也反思一下,自己從起床開始後,一整天的網路資訊吸收流程 有多瘋狂 還有沒有什麼值得改進調整之處。 一日之計在於晨 : 每天早上起床後(通常是五到六點),第一個閱讀動作就是打開 Google Reader ,查看我的「每日必讀」資料夾,看看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有沒有什麼重要消息(而且國外資訊大多都在是台灣時間晚上到半夜更新)。 這個動作大概需要半個小時解決,我覺得這應該算是很快的閱讀動作,因為早上時間寶貴,與其仔細閱讀,不如快速掃過重點。 但是能夠做到快速閱讀,其實裡面包含了兩大關鍵方法:

  2. 2018年2月18日 · 我發現這個練習步驟,會讓「用說的寫文章」產出的內容品質更好,你也可以試試看。 小結: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要跟大家介紹的新習慣,就是嘗試在生活零碎時間裡,或是生活中那些你無法動手打字的情境中(但要安全的情境),練習用說的去思考問題、激發靈感,利用「 語音轉文字工具 」幫你用說的把文章寫出來。

  3. 2012年6月19日 · 我的方法就是隨時把前面「第二項」轉化成的知識收集起來。 具體的說,我會利用「 Evernote 」在任何時刻收集我當下想到可以寫的題目,並且在任何空檔利用Evernote來把一些題目擬出大綱,或是直接在Evernote上撰寫一些草稿。 有了Evernote這類的工具來收集、組織、預寫,那麼其實我隨時都處在一個立刻就可以開始寫一篇文章的狀態,而這樣一來, 我就不會錯失任何可以寫作的機會 ,這也讓即使工作再繁忙,也一定有辦法抓出空檔來寫作。 四、明確的空出你的時間,無論多久. 當然,要完成一篇文章不是那麼隨便的,一定要有一個認真的時間把文章的心得或論述總結,確認文章的表達無誤,然後安排時間發佈到部落格上。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12月4日 · 我目前依然在實踐的 4 個改變生活作息方法與心得.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04, 2017. 今天看到 Apple App Store 推出了一個專題「優質睡眠,揮別熊貓眼」,我自己在電腦玩物也常常撰寫跟睡眠、早起相關的工具,也喜歡分享 生活習慣 有關的心得文章。 所以看到 Apple 這個主題覺得很有趣,而且裡面許多 App 也是我推薦過的,像是正念減壓的「 紀念碑谷團隊最新作: Pause 讓你在指尖上練禪 」。 這個專題也讓我開始回想,自己在電腦玩物撰寫過的「改變生活作息」工具、方法裡,哪些是我長期實踐並且目前依然在實踐的? 以及我為什麼覺得這有效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借題發揮。 1. 管理並調整睡眠習慣:

  6. 2017年6月25日 · 1. 雙倍的時間: 當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書櫃、整理出筆記,但未來真正需要裡面的筆記時,卻常常一樣要花很多時間找出來,這就是「 雙倍的時間花費 」。 我們為了以後可以找出東西而整理分類,可是當分類愈複雜,我們很有可能「忘記筆記寫在哪裡」,反而愈不容易找出東西。 (可延伸閱讀: [整理術-1] 爆量數位資料時代的五個整理術新思維 ) 當然,「近期」正在使用的筆記或許沒這個問題。 但仔細想想,如果是「一年前的筆記」呢? 「寫在之前另一本筆記本中的筆記」呢? 「寫在某本書裡某一頁的筆記」呢? 好不好找到?

  7. 2017年12月23日 · 1. 創造自己的故事. 如果只是流水帳的日記,可能也無法達到更高度的自我實現。 但是在部落格文章中,因為我要舉例,我要分析自己實踐的過程,並且我的部落格文章之間常常有前因後果的關係。 於是,等於是我在電腦玩物中創造的一個屬於我自己的高生產力實踐的故事,裡面分享著我的挫折、失敗經歷,但也分享著我的成功、收穫。 我在這個自己的故事中有一個角色,這個角色總是從問題中擷取改變的可能,然後嘗試創造一點點的改變。 (例如我的這個故事: 生活現實,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 ) 「故事」,是我覺得自我實現日記的第一個關鍵成分,當然不是像小說家那樣寫故事,這裡故事的意思是: 把自己變成角色,於是可以反觀自我。 從更高的視角串連整個前因後果,創造出整體的連結。

  8. 2017年9月3日 ·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3, 2017. 閱讀到 TIME 的一篇文章:「 6 Secrets to a Happier Life 」(快樂生活的六個秘密),這篇文章來自於 TIME 2016 年年初出版的一本專刊「 快樂的科學 」。 其實讀完後會發現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關鍵秘密」,不過無論是 6 個還是 1 個,我最近都對這個「快樂科學的秘密」很有感觸,讓我從自己生活的改變故事聊起。 我以前曾經「 很享受通勤時間 」,那時候我每天搭乘大眾運輸上下班長達三個小時,可能很多人覺得難受,我卻覺得這是最棒的 零碎時間 ,可以讓我專注處理很多事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