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貫之綱宗-明師一指妙法: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或問:心何以明?. 余曰:欲明其心,當先識何為「人心」?. 何為「道心」?. 若「人心」、「道心」辨之未明,識之未真,一味紛紛亂亂,憧憧擾擾,非是妄想,即是貪心,而欲「明心」得乎?. 夫紛紛擾擾之心 ...

  2. 2015年6月10日 · 這一章是儒家在講因果,千乘之國是講「果」,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是在講「因」。. 凡事修因必有好果報。. 一個能千乘之國的大德者,必有大德,有很大的福報,因有大德福報,故能導千乘之國,這有大德福報的人。. 敬事而信: 在團隊中 ...

  3. 2015年7月24日 · 論語-學而-第十三章.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論語》-學而-第十三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讀論語心得. 有子是魯人。. 孔子亡,門人以其儀態似 ...

  4. 」就是人們居住的地方 (小村莊),百戶為,也就人滙集在一個地方生活居住,古人選擇居住地,必須找個盆地,有山依水的好地理來居住,所謂地靈人傑,必會出仁德有才能的人來治理村落。 地有理則靈。 論語各章不相連貫,但編者將意義相同的彙編在一起,這一篇大多說仁。 仁比較難懂,因禮有外在形式,所以比較容易,而仁在內心,所以難懂。 這一篇「」仁說完後,仁大概就可以體會了。 今先略說仁。 仁者其恕乎,恕接近仁,而仁並不是就是恕。 仁者二人,人與人相處之,佛曰:人人皆有佛性,皆能成佛。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上天賦命與人的德性。 「天」亦是二人,有天必有地,人在其中三才也,人中聖人可贊天地之化育。 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仁亦可謂之「」,處是仁人君子之

  5. 2016年5月5日 · 一貫道在家修的殊勝. 在自身,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只是佛堂上有道,佛堂在於求道、辦、講道、聽。. 至於最重要的行道, 則在日常生活之中。. 日常生活之中就是人道,道場仙佛常言:「人道圓滿,天道自然成」。. 在佛堂中學到的道理 ...

  6. -學而-第八章.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學而-第八章.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 重 → 莊重。 威 → 是威儀。 君子不莊重,則無威儀。 固 → 蔽塞不通。 也。 謂不達於禮也。 求學則不蔽塞。 主 → 親也。 親近忠信之人,以忠信之人為師。 如 → 古注有異解,一作似字講。 指在修養道德方面不似我,無友不如己者,即是勿交與我不同之人為友。 憚 → 難也。 有過,人有過,而不自知,師友知而告之,勿難於改也。 讀論語心得. 君子不立志修道,去效聖法賢,發心了愿,積善培德,則不威。 威就是,道貌的品德。 所謂學以致用,用於克己後禮,如果不重視落實,則蔽塞不達於禮,所以不莊重。

  7. 2020年12月25日 · ⑥觀待三學數量決定.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最勝紹尊63如佛密意而為開解,解釋如是重要因相,令發定智,即此數量決定道理。 對於佛陀略說的六度總綱,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依佛密意開顯、解釋了六度之所以重要的理由,目的是為了引發他人不可奪的智慧,其內容即是六度數量決定之理。 63.最勝紹尊: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紹”即承繼之意。 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 其中分六。 如果對“六度數量決定之理”獲得了殊勝定解,就會將修持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因此必須力求取得此定解。 換言之,只要對以下的道理思惟透徹,就會生起感受,而將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即對原先並不重視的六度,執為極殊勝的實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