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19日 · 歸鄉三部曲」展現一種回望願景,要先離開過然後回返;命運安排,趙德胤的哥哥到泰國打工,《歸來的人》的小弟阿德就到馬來西亞,同代人也有不少不合法進入雲南,而他來到台灣,獲得電影的哺育。

  2. 2010年5月12日 · 安氏作品經常出現不同的旅程,講者就嘗試分析了當中的深層意義:回歸(return)的主題。 所謂「回歸」,可分成三個層面。首先是空間上的回歸,離開然後回來,可能因為流徙、流亡,然後回家,安哲羅普洛斯作品裡不時都可找到這種鄉的哀愁。

  3. 1995年1月1日 · 港產片中的男主角,好像剛成年的男子,開始離開父母,沒有下一代的羈絆,只和自己的友好日日開心,爭逐名利,享受人生的剌激和冒險樂趣。 成功的話有愛自己的女人作為獎賞,失敗的話亦有個女人死心塌地與自己一同走向滅亡。 香港片連愛情也永遠僅止於婚前的關係。 到了九十年代中,特別是九五年,香港片的男主角紛紛回家,他們的家人紛紛出現。 《霹靂火》中成龍第一次在時裝片中出現父親董驃;《給爸爸的信》中李連杰帶着兒子一起冒險;《無味神探》中劉青雲苦苦挽留妻子李若彤。 甚至一些較次級的製作,如《玻璃‧槍的愛》、《非法賽車》、《公僕II》,都強調與家人一起,共赴患難、共享溫馨的樂趣。 《玻璃‧槍的愛》中任達華為了妻子葉童甘願飽受磨難,仍然不悔;《非法賽車》、《公僕II》黃秋生、黃栢文的家庭樂都構成一條重要副線。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3月11日 · 這三年來,我們都有一些講香港精神、香港情懷和前路的電影。2001年我們有《少林足球》。2002年有《無間道》、《金雞》。2003年,到目前為止,可能是《PTU》和實在有點爆冷的《龍咁威2003》。(按:2002年的《魂魄唔齊》和《我左眼見到鬼》其實都

  6. 2020年8月12日 · 潘國靈一開始便提出,由1997年開始,香港明顯出現了一批籠罩著死亡陰影的電影,隨便枚舉,也有《香港製造》(陳果導演)、《暗花》(游達志導演,杜琪峯監製)、《愈快樂愈墮落》(關錦鵬導演)、《玻璃之城》(張婉婷導演)、《非常 突然 ...

  7. 2017年7月30日 · 加勒維寧(Garrett Wareing)飾演的十二歲男童思達(Stet)在單親家庭長大,他很有音樂天分但未受過訓練,他的母親酗酒濫交,思達滿腔怒火,習慣獨來獨往。 母親意外喪生後,十二年來從沒見過的生父出現,原來他有思達之前已是有婦之夫,還有兩個女兒跟他在紐約生活。 父親想盡快扔下思達,便接受思達老師的建議,送他到「國立少年合唱團」的寄宿學校。 但該校集全國之精英,思達在音樂及紀律上都不夠資格,父親用銀彈「打動」了校長,讓思達就讀。 學校的音樂科主任是著名合唱指揮卡維(Carvelle)(德斯汀荷夫曼飾),此校的精英組由他帶領,成績斐然,但卡維不愛贏的性格,令合唱團的名聲屈居於維也納少年合唱團之下。

  8. 2017年7月4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紅花坂上的海》: 艱險我奮進. 搜尋. Google. NHK電視頻道拍攝的《紅花坂上的海》幕後製作特輯《父與子的300日戰爭》,記錄了宮崎吾朗與宮崎駿既親密又疏離的溝通方法,父子很緊張兒子能否勝任導演之職,但二人絕少交談,經常要藉製片人來傳話;吾朗在父親巨大的壓力下,戰競地摸索及勾勒出《紅花坂上的海》的面貌。 看罷《紅花坂上的海》,明白身兼本片編劇宮崎駿的擔憂,因為描述的是60年代日本情懷,兒子沒有經歷過,而那份情懷卻很微妙。 故事發生在1963年,東京奧運會舉行前的一年—東京奧運很具標誌意義,代表了日本從戰敗後的10多年的快速重建,正式重返國際舞台,也標誌了日本進入經濟起飛的新時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