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10月22日 · 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病徵都是對關節的影響而且通常為對稱性」,即患者身體左右兩邊的關節會同時出現病徵和感到痛楚亦有機會出現晨僵」,指患處在早上感到特別僵硬可能維持數小時。 早期病徵. 通常首先影響患者的小關節,例如手指關節與腳趾關節,出現關節紅腫及痛楚。 中期病徵. 隨著病情進展,腫脹及痛楚可能會蔓延到手腕、膝蓋、腳踝、肘部、臀部和肩部,活動機能也會受到影響。 後期病徵. 病徵會隨著病情狀態而持續反覆出現又消退,若病情得到控制(緩解期),病徵會減退;相反若病情惡化,病徵會加劇。 隨著部份嚴重患者的病情推移,類風濕性關節炎最終會導致關節變形和移位,甚至損失活動能力。

    • 膝關節炎

      邊度係膝關節?甚麼是膝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類型 膝關節炎的 ...

  3. 2022年10月12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屬於重大傷病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不正常的反應攻擊體內的正常組織通常從關節開始侵犯隨著病程進展患者的其他器官也可能出現多種併發症包括

  4. 類風濕關節炎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之一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炎症反應可影響全身不同的關節出現持續侵蝕及變形最終令關節被破壞除可引發痛楚外亦令患者的活動能力大受影響對他們的整體健康以至生活質素帶來不能逆轉的傷害統計發現30至50歲屬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高峰期而女性患病機會較男性高約三倍。 醫學界尚未完全確定此症的具體成因,但相信與以下因素有一定關係︰. 1) 基因因素:科學家發現,某些基因傾向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家族史中有人患上此病,其他成員的病發率會較為高。 2) 環境因素:病毒或細菌傳染有可能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確切原因未明。

  5.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其主因是免疫系統異常破壞關節故稱自體免疫疾病。 主要侵犯的部位為手指、手腕、腳趾、腳踝、膝蓋等四肢關節,造成患部疼痛、腫脹和僵硬等症狀,尤其在早晨起床後有關節僵硬的感覺持續1小時以上。 受侵犯的部位多具對稱性,即身體兩側同一部位都會出現發炎反應,主要為滑膜發炎導致關節腫痛。...

  6.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命名由來是因其症狀類似 風濕熱 」,也引起皮膚紅腫關節疼痛卻不會發燒且影響關節的嚴重度遠超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不明但和 基因 與環境因素有關。 作用機制包括了身體的 免疫系統 攻擊關節,造成關節囊的發炎與增厚,通常也會影響到 骨頭 和軟骨 [1] 。 診斷方式大多根據病患的身體表徵與症狀 [2] 。 X光和實驗室測試可以協助診斷或排除一些相似的疾病 [1] 。 如 紅斑性狼瘡 、 乾癬性關節炎 ,和 纖維肌痛 等疾病可能會有類似的症狀 [2] 。 治療主要針對改善疼痛、減少發炎以及改善全身機能。 適當的休息及運動、使用 夾板及背帶 (英語:Orthotics) 或輔具等皆能幫助治療改善。

  7. 2018年7月15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其中又以3050歲居多但由於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治療不易亦常被誤認為痛風或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根據台灣健保數據統計近十年來台灣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年年增加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健保申報人數更從2006年至2015年成長了57%,已成為不可輕忽的疾病。 一名47歲婦女,平常興趣為繪製中國傳統畫作,但自從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後,在關節劇烈腫脹與疼痛下,讓她不得不放棄工作與興趣。 雪上加霜的是,該婦人對於口服藥的適應性較差,並出現肝功能受損與發炎的症狀。 這位婦人經由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一銘醫師收治,並開立生物製劑的治療處方。

  8. 港安醫生. 港安員工. 私隱聲明. 法律條款. 網站地圖. 公立醫院轉介優惠.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全球每一百人便有一人患上類風濕關節炎此病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的慢性疾病亦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之一類風濕關節炎源於免疫系統出錯產生大量不必要的抗體攻擊關節組織滑膜引發炎症繼而侵蝕關節破壞其活動功能及引致變形。 它可以影響全身不同的關節,更可侵害其他器官如眼睛、皮膚、心、肺和血管等。 目前,醫學界仍未完全了解其病因,但普遍認為與家族病史、病毒、細菌傳染或吸煙等,都是致病的風險因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