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其主因是免疫系統異常,破壞關節,故稱自體免疫疾病。. 主要侵犯的部位為手指、手腕、腳趾、腳踝、膝蓋等四肢關節,造成患部疼痛、腫脹和僵硬等症狀,尤其在早晨起床後有關節僵硬的 ...

    • 臨床特點
    • 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 中醫認識
    • 鑒別
    • 臨床診斷
    • 治療
    • 預防
    • 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
    • 感冒與風濕性關節炎關係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初起時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風濕熱起病急,且多見於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並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 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血化驗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如果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部分患者的類風濕因子陽性)。 治癒後很少複發,關節不留畸形(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不積極治療,大部分出現關節畸形),有的病人可遺留心臟病變。

    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急性疼痛期間,由於長期臥床,或者服用激素時間過長等,可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出現一些併發症。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肺炎:由於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併肺炎。 (2)泌尿系統感染: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後,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3)柯興氏症候群: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並發柯興氏症候群。常見症状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4)口腔潰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後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5)傳染病:患者由於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我國《黃帝內經》把風寒濕三氣合稱為痹。因為風濕病大多累及關節而引起疼痛,所以風濕性關節炎一詞一直沿用至今。 ①人體感受風、寒、濕邪而致身痛或身重、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見《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②感受風濕所致的多種病症。《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風濕者,是風氣與濕氣共傷於人也。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憒,若經久,亦令人四肢緩縱不隨,入藏則喑啞,口舌不收;或腳痹弱,變成腳氣。」

    1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多發性對稱性指掌等小關節炎和脊柱炎 2膿毒血症引起的遷徙性關節炎:常有原法感染的徵候血液及骨髓培養呈陽性且關節內滲出液有化膿趨勢並可找到病原菌 3結核性關節炎:多為單個關節受累好發於經常活動手摩擦或負重的關節 4結核感染過敏性關節炎 5淋巴瘤和肉芽腫 6萊姆關節炎此病是由蜱傳播的一種流行病 7痛風:痛風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多趨勢,痛風早期易於類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痛風多見於男性,好發部位第一跖趾關節也可侵犯踝、膝、肘、腕及手指等關節。發作時多急驟起病,數小時內出現紅、腫、熱、痛、疼痛劇烈時不能觸,同尿酸血症,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附近或皮下,形成痛負結節。結節逐漸增大,致使局部畸形及骨質破壞。血清尿酸常在357μmol(6mg/dl)以上,關節腔穿刺或結節活檢,可見到針...

    1.鏈球菌感染證據:咽拭子培養可發現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鏈球菌感染一周後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開始上升,兩個月後逐漸下降。80%風濕熱患兒ASO升高,同時測定抗脫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se B)、抗鏈球菌激酶(ASK)、抗透明質酸酶(AH)則陽性率可提高到95%。 2.風濕熱活動指標:包括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α2球蛋白和黏蛋白增高等,但僅能反映疾病的活動情況,對診斷本病並無特異性。 網路上很多信息把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可參看風濕熱的治療(因為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部分)。 1.休息:臥床休息的期限取決於心臟受累程度和心功能狀態。急性期無心臟炎患兒臥床休息2周,隨後逐漸恢復活動,於2周后達正常活動水平;心臟炎無心力衰竭患兒臥床休息4周,隨後於4周內逐漸恢復活動;心臟炎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兒則需臥床休息至少8周,在以後2~3個月內逐漸增加活動量。 2.清除鏈球菌感染:應用青黴素80萬單位肌注,每日2次,持續2周,以徹底清除鏈球菌感染。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其他有效抗生素如紅霉素等。 3.抗風濕熱治療:心臟炎時宜早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潑尼松每日2 mg/kg,最大量≤60mg/d,分次口服,2~4周後減量,總療程8~12周。無心臟炎的患兒可用阿司匹林,每日100 mg/kg,最大量≤3 g/d,分次...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複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 有一些患者是由於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

    注意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藥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 (4)正確對待食補與藥補。無論食補還是藥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

    從中醫方面來說感冒是外感六淫之邪所引起,六淫即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邪。感冒若為風熱之邪侵襲人體所引起,早期症状表現在外,失治誤治則會逐漸侵襲肌肉關節,形成熱毒,痹阻經絡,從而導致氣血不行。若為濕熱蘊結於肌肉關節,可出現關節紅腫熱痛。若為風濕相合侵襲人體,纏綿膠著,日久可化熱,灼傷肌膚經絡,也可出現關節腫痛之症。這樣,就可發展為風濕性關節炎。 西醫理論認識,風濕性關節炎是由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當人體發生感冒後,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及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鏈球菌,但只有A組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才與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有直接關係,其致病機理還在研究之中。 物理療法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減輕疼痛,是一種不錯的輔助治療方法。比較

  2. 其他人也問了

  3. 2017年11月22日 · 類風濕關節炎倘延誤診治,關節或變形. 養和醫院風濕病科 專科醫生陳嘉恩解釋,類風濕關節炎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成因是免疫系統失調,自己打自己,引致關節組織發炎,出現疼痛、紅腫、發熱和僵硬等症狀。.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 ...

  4.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又稱 類風濕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 炎症 性 疾病 ,目前公認 類風濕關節炎 是一種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可能與 內分泌 、 代謝 、營養、地理、職業、心理和社會 ...

  5. 類風濕關節炎的成因. 目前仍未有研究可確認類風濕關節炎的成因,但以下因素會增加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 年紀:隨年紀增長,患病的風險便會增加,發病率最高的是 60 多歲的人士。. 性別:通常女性患病的機率比男性高兩三倍. 基因/先天特質:天生 ...

  6. 3 天前 · 當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病時,就代表骨骼中鈣質不足,已經出現透支,並有伴發骨質疏鬆的危險。 因此,日常飲食中還需補鈣。 除了乳製品、豆製品、瘦肉中富含鈣質外,芹菜、胡蘿蔔、黑木耳、蘑菇等蔬菜也含有大量鈣,可以搭配食用。

  7. 2021年11月25日 · 類風濕因子又稱「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是一種血液中的自體免疫抗體,經抽血驗出呈陽性反應,代表大機會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 而患上肝病(如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心肌梗塞及全身性紅斑狼瘡症的人,也有機會驗出陽性反應,因此需深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