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5日 · 食安中心表示,在一般環境下飼養的淡水魚(例如鯇魚及大頭魚),除了致病菌外,還可能帶有寄生蟲,例如可造成膽管梗阻、肝硬化和引致膽管癌的中華肝吸蟲。 酒、醋、日式芥辣、黃芥辣及香料均不能殺死包括中華肝吸蟲在內的寄生蟲。 市民無論是在港或外遊,切勿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 在吃火鍋或粥品時,須待魚熟透方可進食。 為保障公眾健康,根據《食物業規例》 (第132X章),本港禁售中式魚生。 { {hket:inline-image name="Foodsafe01.jpg"}} { {/hket:inline-image}} 食安中心續指,中華肝吸蟲感染盛行於內地、台灣、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據粗略估計,本港的腸道寄生蟲感染個案超逾八成是由中華肝吸蟲所致。

  2. 2019年9月9日 · 內地一名中年漢有長期生食淡水魚蝦習慣,誤以為芥末可以殺蟲,日前突然高燒逾攝氏40度,且有輕微慢性肺炎,檢查後確診感染中華肝吸蟲。食安中心指出,淡水魚生不宜生食,有機會感染可致膽管梗阻、肝硬化和引致膽管癌的中華肝吸蟲。

  3. 港人熱愛吃三文魚,但有指三文魚含大量寄生蟲及大腸桿菌,港大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說:「生食(三文魚)如同食屎。」吃養殖三文魚可否避過風險?有魚類專家稱,養魚場環境擁擠,魚類或更易感染寄生蟲。 嗜吃魚

  4. 2019年3月12日 · 有醫生亦提醒,進食未經煮熟的魚類,無論海水魚或淡水魚,同樣有染上寄生蟲的風險,其中「海獸胃線蟲」,常見於港人常吃的三文魚、吞拿魚等海魚,可令人腹瀉劇痛、嘔吐及急性腸胃炎。

  5. 2023年2月17日 · 事主日前在Facebook群組「 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 」上載照片指,從一條鱸魚身上發現兩隻外貌奇異的黑色寄生蟲,外型比拇指指甲略大,又指過去亦曾在石斑、鱲魚等魚類身上見過,笑言這是「海鮮極品」、「椒鹽應該食得吓......連渣食更補! +1. 對此,不少網民大呼噁心,更形容為「呢隻叫抱臉蟲吧」、「咁似異形」,又有網民指:「白嘅(寄生蟲)見得多,黑成咁真係第一次見」、「蛋白質豐富」、「人類變異形有希望了」。 專家:吸血後身體由白變黑. 對於「異形」寄生蟲的真身,香港海鮮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接受《晴報》訪問時指,相中的寄生蟲為魚蝨的一種,通常寄居在魚類的鼻孔、魚腮、喉嚨或舌頭等部分,以吸取魚類的血液維生。

  6. 上世紀90年代,走遍內地各省市為楊貫一大師開設加盟店,去過的地方實在不少。最早是廣州,繼而是東三省的瀋陽、長春,後有河北、太原、鄭州,還有打着自己品牌的武漢、常州、秦皇島、北戴河、山東省黃島等地。 當

  7. 2019年8月15日 · 「老點•家•老菜」--美心加海洋公園在暑假中、下旬推出的餐飲互動,雖說老點、老菜,吃來帶幾分懷舊,卻未減Fusion新意濃。 少時喜歡吃的灌湯餃,跟今天完全不一樣,當時的湯被完好包在餃皮裏面,放在蒸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