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8日 · 按揭因素令親屬轉讓交易有限制 理論上一位投資者可不斷購入單位再轉讓予直系親屬不斷恢復首置買家的身份以節省印花稅支出不過頻繁的轉移業權稅局可視此類交易中出名買家為代表他人行事」,可能會追收兩次交易少收的 ...

  2. 2019年6月12日 · 將物業轉讓予直系親屬不論購入物業的時間是否已滿三年都不需支付特別印花稅而從價印花稅亦只會按舊稅率徵收。 部份計劃入市投資的業主,會透過轉名與親人,恢復「未持有物業」的身份,之後再入市,印花稅率便會由15%,降至舊稅率的0.75至4.25%,大幅節省稅費支出。 因為交易是在親人之間進行,部份人會在合約上寫上較市價低的成交價,以求進一步節省印花稅。 但此類行徑有一定問題。 問題之一,是政府收取印花稅,原則上是以市價徵收。 成交價大幅偏離市價,稅務局其實有權按市值徵稅,根本節省不了稅費。 問題之二,如果成交涉及按揭,低價成交可能會影響按揭申請。 舉例,夫婦二人聯名持有一個市值800萬元的物業。 如果二人為省稅,在轉名(例如改為太太一人持有物業)時,議定成交價為750萬元。

  3. 2019年10月10日 · 虛擬辦公室幫到你. 因為開辦公司戶口的手續較繁瑣,不少人會以個人戶口代替。 不過,在一般情況下,銀行若懷疑戶口涉及異常或可疑交易,如個人戶口被用作商業用途,就會因應情況採取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戶口服務有可能會被終止。 此外,滙豐在去年更推出《妥善管理您的銀行戶口:香港商業客戶指引》,指個人戶口只應用於處理個人財務管理和交易,而商業戶口也只應作商業用途。 滙豐更建議客戶主動通知銀行有關業務和架構的變動,以免公司因為業務周期轉變而面臨欺詐和其他金融罪案的風險。 開業一個月內須辦理商業登記. 如果有意經營店,亦要小心以免誤墮法網。 根據《商業登記條例》的規定,除非獲得豁免,否則所有在香港經營獨資或合夥業務的人士,不論業務是以何種形式運作,均須在開始經營業務後一個月內辦理商業登記。

  4. 2021年9月24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1/09/24 20:30. 最後更新: 2021/10/02 13:01. 分享: 理財Star Talk. 載入完畢 0% - 【理財Star Talk】低價置業轉手賺2成開啟投資樓市之路 黃祥興:後悔升得不夠就放. 有追開電視台連續劇的,相信都會有留意着電視台以香港海關為題材的重頭劇《把關者們》,黃祥興也有擔當一角。 法籍演員黃祥興2005年因參加香港先生入行,一直在法國居住已超過20年的他,住慣大屋,生活自由。 17年前決定到香港發展的他,回流時撞着本港樓市低迷時期,當時他發現香港樓價不太貴,碰巧他又要找地方居住,於是便誤打誤撞購入了一個單位。

  5. 2018年7月25日 ·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180725. 公司轉讓是印花稅漏洞? 博客. 發布時間: 2018/07/25 09:00. 分享: 公司轉讓方式買賣物業慳稅有前提 實行上有難度. 公司名義買樓 稅費支出反較高. 早前有團體指,市場上大量物業買賣以公司轉讓形式進行,令近年政府推出的種種印花稅形同虛設。 有關批評,其實是半真半假。 究竟公司轉讓是否真的可慳稅,進而令辣招失效? 以公司轉讓方式買賣物業,從而節省印花稅費,在2010年辣招推出之前已存在。 即使與舊的從價印花稅比較,以公司轉讓方式買賣物業,印花稅支出也便宜一大截。 在三重新辣稅的時代,節省更多。 對物業代理、事務律師來說,也應該是常識。

  6. 2020年12月23日 · 比較之下一名未持有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以一般物業轉讓方式購買一個樓價2,500萬元的單位從價印花稅率是4.25%稅費逾106萬元如果是一名已持有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購買同一單位稅率是15%稅費為375萬元理論上如果置業人士以購買持有物業空殼公司方式入市的確可以節省稅費支出。 但以上理論,在實際操作上會大打節扣。 主要原因是賣方(持有物業的公司的股東)也知道以上資訊,賣方深明以公司轉讓方式放盤的優勢,正常而言業主自會提高叫價,一來一回,賣家未必可在稅務上佔多少便宜。 另一方面,由於公司股權轉讓技術上不是買賣物業,交易中買方難以取得按揭,要以現金購買股權,之後新股東才可申請按揭。

  7. 2020年4月7日 · 1. 防疫產品工業. 全球口罩供應緊張為增加及穩定本地口罩供應不少港人港商自資設口罩廠生產港產口罩年初至今已有超過10間的口罩廠相繼投產。 口罩相關的工作如包裝員、生產員、跟單員及倉務員均見持續開放招聘,部分毋須相關經驗亦可應徵,而當中要求有相關技術及經驗的調機師傅,月薪更高達5至10萬元。 【延伸閱讀】 【口罩廠招聘】生產港產口罩係筍工? 調機師傅月薪高達10萬元. 2. 保險. 疫情中人人自危,既擔心有染病的風險,同時憂慮將會被裁員,更突顯醫療及財務保障的重要性。 各大保險公司均就新冠肺炎疫情推出額外保障,疫情下保險行業的人才需求不減反增,在招聘網站上均見保險公司不同職位的招聘。 3. 網上平台. 為減低染病的風險,政府建議市民減少外出,消費者對網上服務平台的依賴與日俱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