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1日 · 入行僅2年半的朱柏安,在9個月前決定開始發展社群軟體來厚實自己的保險從業之路。提到經營成果,他表示:「我的團隊目前8位專職人力,4位都來自於我的IG。」 社群軟體何其多,為何是經營IGInstagram)?

  2. 2022年10月1日 · 南山人壽真興通訊處處經理任鎧麟表示,每一項數位工具,在展業過程中都有不一樣的使用方式,以社交軟體來說,FB與IG的功能相近,但在使用客群上卻有明顯的區別。 以數位原住民的年輕世代來說,他們較偏好使用IG,相對的年長世代較慣於使用FB,30歲是一條約莫的分界線。 業務員可以根據受眾不同,在2個平臺發布不同內容的貼文,如FB分享健康知識與養生議題,或是資產傳承的內容;IG則可以發布下班後的生活、旅遊等年輕人較感興趣的話題。 對業務員來說,無論是FB還是IG,都是建立個人形象與品牌的工具,在使用兩者與客戶溝通及交流時,最需留意的是表現出的個人形象是否一致,以及根據受眾的不同,要使用不同的數位語言。

  3. 2023年6月1日 · 本次《Advisers財務顧問》邀請到YouTube 14萬訂閱頻道主、上勤理財規劃顧問資深顧問陳立侖,為讀者分享其個人3年來成功經營自媒體的經驗,以及箇中關鍵作法和應掌握的要點。 陳立侖在金融保險業已有超過10年的資歷,他3年多前還在傳統壽險公司服務時,由於業績面臨瓶頸,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顆轉型成為「財務顧問師」的種子。 他當時覺得,客戶的拒絕和不信任是源自於自己對專業的瞭解不足,同時他也發現,雖然團隊每一週都有相當豐富的訓練與課程,但是每當將這些內容拿來做為與客戶間的談資時,常會被客戶覺得「你就是要來賣保險的」。 因此,他改變了展業模式,將吸收到的市場資訊及理財知識編排成一部部的影片,上傳到社群媒體上。 除了能發送給客戶、準客戶作為分享外,也能夠當作學習歷程的記錄與軌跡。

  4. 2020年1月1日 · 二 一九年臺灣保險業的變化,主要呈現在金融監理端的強化,整體而言是在穩健中求進步的,全球人壽總經理君碩指出,大體上有以下5大面向: 1.資本強化:在新的會計公報、金融潮流等影響下,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仍然有待強化,因此主管機關要求各保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淨值比,或者是要求在盈餘分配時優先充實資本金,都是為了優化保險公司體質,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2.商品大力轉型:商品轉型已被談論多年,直到二 一九年才真正大力推行,無論是傳統型商品還是理財型商品,都被要求增添保障成分,讓保險回到保障的本意,如今已是箭在弦上,考驗著各家保險公司的策劃與執行能力。 3.消費者權益強化:主管機關歷年來均十分重視公平待客原則,並在二 一九年盛大舉辦了評比與表彰,顯見主管機關對於消費者權益是愈發重視的。

  5. 2023年11月1日 · (1)短期風險──走得太早讓家庭無所依靠. *購買人壽保險以避免死亡的提早來臨. *創造一份資產以完成照顧家庭的責任. *提供替代的收入來源. (2)長期風險──活得太久沒有經濟支撐. *保證終身的經濟來源、收入的保障. *專業的資產管理,增值財富以對抗通膨. *傳承及遺產規劃,高齡時期的看護照養. 運用財務規劃探討風險領域對保險業務員來說尤其重要,且站在財務顧問師的角度來看,要確保一個財務規劃有品質,保險是最重要的基礎。 此外,在財務規劃過程中,要能教育客戶財務觀念,也要能探討一些客戶過去從未思考過的財務議題,只要客戶的觀念被打通,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資金,接受專業建議下的資產配置。

  6. 2022年10月1日 · 以目前8、9年級生來說,一定都有在使用IG,甚是有人在使用小紅書,要是想要經營年輕族群的業務員,都要有相關軟體的帳號並熟悉操作;7年級生以上則是以FB為主力。FB是劉昶德最初使用的社交平臺,他最初的想法僅是紀錄生活,因為FB 會提醒 ...

  7. 2019年9月1日 · 全球人壽黃建霖從「點」到「面」3個階段落實,協助團隊在個人銷售及管理層面都達到很好的成效及改變。. 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習慣降低了各年齡層使用數位工具的門檻,讓許多行業及作業方法起了根本性改變。. 全球人壽北一督導區創悅營業處區經理黃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