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骨科醫生推介 相關

    廣告
  2. 子承父志,行醫濟世數十年,可上門診治不收上門費,歡迎預約,到達全港各區。 資深跌打師傅,專科治療風濕、 坐骨神經炎痛等,行醫數十年,歡迎預約。

  3. 骨折,韌帶,半月板撕裂及一般筋鍵,肌肉勞損等問題. 運動創傷諮詢

搜尋結果

  1. 台灣中部的彰化員榮醫院骨外科權威林維群醫師表示,目前員榮醫院採用的微創人工關節股四頭肌保留式,傷口僅有10公分左右,比起以往長達20公分的傳統人工關節置換術傷口小多了,而且傳統手術破壞的股四頭肌也得以保留,使得手術恢復期快速,如果是術後

  2. 介紹兩位醫師. 陳英和還有于戴九,真的是好醫師。 陳英和他是一位基督徒,卻在慈濟醫院剛成立、沒有醫生願意來的時候,加入醫療行列,後來還當上慈濟醫院的院長。 而他幫一百多位脊椎側彎的病患動手術,成功矯正,這是世界紀錄,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人超越他。

  3. 2015年4月20日 · 中國醫藥大學委託經營的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主任黃鐙樂指出,門診觀察,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主要在58至85歲間,年過8旬的高齡長者雖多見被退化性關節炎困擾,但因為怕痛、怕後遺症或恢復速度慢長,多半打退堂鼓。 以往傳統式的人工關節手術,醫師都會建議病人,在手術後必須拿柺杖3個月,積極復健3個月至半年,膝蓋關節的功能才有可能恢復正常。 黃鐙樂醫師研發「新月型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對軟組織、肌肉韌帶傷害較小,手術後復健少,疼痛少,復原快,揮別惱人的膝關節疼痛。 「老人家總是能拖則拖,往往拖到症狀嚴重,打針吃止痛藥已失靈,才選擇置換人工膝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使活動力降低,久而久之,肌肉、骨骼都可能萎縮或退化,只能走上換人工關節一途。

  4. 衛福部臺南醫院骨科趙樹儀醫師表示過去醫療技術中,退化性問題僅能延後或舒緩的方式治療,幾乎無法促進軟骨生長,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包含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運動、生活形態改變、消炎止痛藥物、膝關節內藥物注射、玻尿酸注射、關節鏡清瘡手術,及置換人工關節等。 然而最近多了項PRP注射的新選擇! 趙樹儀醫師指出PRP療法早在國外行之有年,自2012年也開始於國內骨科醫學會報告國人使用臨床經驗,此項技術為退化性關節炎最新療法。 這種PRP療法一開始使用在因運動傷害所造成的肌肉拉傷或肌腱斷裂,效果良好,如老虎‧伍茲及網球選手拉斐爾.納達爾,美國NBA湖人隊明星Kobe Bryant、大聯盟洋基隊明星A-Rod、王建民等多位選手,都曾透過PRP順利治療,成效頗佳。

  5. 2017年11月15日 · 成大醫院骨科部林政立醫師表示,病人雖接受消炎及止痛藥物控制疼痛,並做復健及牽引治療,但疼痛仍越來越厲害,也在成大醫院接受電腦斷層導引脊椎硬膜外注射的神經疼痛阻斷術,但效果僅維持了 1 個月,疼痛再度復發,症狀嚴重到讓病人最終願意接受手術

  6. 新樓醫院骨科楊睿明醫師- 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新潮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s://youtu.be/OnYcgGEMRr8新樓醫院骨科楊睿明醫師說:在年事已高的老人家常見合併有骨質疏鬆,跌倒常常是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骨科醫學會發現只有約兩成老人家的髖部骨折病患可以重回受傷前的活動狀態。 多篇研究也顯示髖部骨折的病患接受手術,以增加活動量或是提早下床活動可增加一年內的存活率。 近十年來,正前開髖部關節置換微創手術已經成為手術風潮,因為在更小的傷口及更少的組織破壞,依舊可以順利完成手術。 拜微創的技術所賜,病人所需要的恢復期也較短,也縮短住院天數及術後的復健療程。

  7. 成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張志偉 -安全有效的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治療經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 http://youtu.be/WRsQpfnIa2g 當國內人口年齡逐漸老化,因膝關節退化所造成下肢疼痛跛行的銀髮族越來越多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常成為對於嚴重程度病變常見的處置。 當病患聽到需要開刀換關節時,往往免不了會猶豫,加上親朋好友三不五時分享的失敗案例,更增加了抗心理上的畏懼及抗拒。 不諱言,膝關節置換手術對末期骨關節炎病患而言:過程雖然是不舒服的,結果與效益卻多是豐碩、甜美。 確保手術的安全與有效性,才能讓病患安心就醫接受治療。 過去十年來,在關節置換領域有許多新手術方式被提出,包括大家熟知的微創與電腦導航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